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中酸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花岗岩类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1.1 花岗岩的分类问题 | 第11-14页 |
1.1.2 花岗岩浆源区性质 | 第14页 |
1.1.3 花岗岩的成因 | 第14页 |
1.1.4 花岗岩与地球动力学演化 | 第14-15页 |
1.2 祁连山花岗岩类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祁连造山带花岗岩类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祁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0页 |
1.5 论文工作概况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2-37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3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3-32页 |
2.2.1 区域地层 | 第23-28页 |
2.2.2 断裂构造 | 第28-29页 |
2.2.3 区域岩浆岩 | 第29-32页 |
2.3 区域大地构造及构造演化历史 | 第32-37页 |
2.3.1 区域大地构造 | 第32-33页 |
2.3.2 构造单元划分 | 第33-34页 |
2.3.3 构造演化历史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 | 第37-46页 |
3.1 扎子沟岩体 | 第37-38页 |
3.2 东洞沟岩体 | 第38-40页 |
3.3 贾公台岩体 | 第40-43页 |
3.4 鸡叫沟岩体 | 第43-44页 |
3.5 煌斑岩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岩体年代学及岩浆期次划分 | 第46-57页 |
4.1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46-56页 |
4.2 区内岩浆活动期次划分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80页 |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61页 |
5.1.1 第Ⅰ期 | 第57-58页 |
5.1.2 第Ⅱ期 | 第58-59页 |
5.1.3 第Ⅲ期 | 第59-60页 |
5.1.4 第Ⅳ期 | 第60-61页 |
5.2 微量、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 第61-65页 |
5.2.1 第Ⅰ期 | 第61-62页 |
5.2.2 第Ⅱ期 | 第62-63页 |
5.2.3 第Ⅲ期 | 第63-64页 |
5.2.4 第Ⅳ期 | 第64-65页 |
5.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5-69页 |
附表 | 第69-80页 |
第六章 岩体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 | 第80-91页 |
6.1 岩石成因讨论 | 第80-83页 |
6.2 锆石饱和温度计算 | 第83页 |
6.3 花岗岩物质来源 | 第83-87页 |
6.4 地球动力学意义 | 第87-91页 |
6.4.1 元古代陆块的形成 | 第87页 |
6.4.2 党河南山-拉脊山洋的确定 | 第87-88页 |
6.4.3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 第88-91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第91-9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1-92页 |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2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