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罗丹明B类Cu2+荧光探针的合成应用及其材料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综述第9-36页
    1.1 我国国内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方法第9-10页
    1.2 荧光的发现、发光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和发光原理第10-14页
        1.2.1 荧光的发现第10-11页
        1.2.2 发光有机物的结构特征第11-13页
        1.2.3 分子荧光的发光原理第13-14页
    1.3 荧光分子探针的定义和结构第14-18页
        1.3.1 荧光分子探针的定义第14页
        1.3.2 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第14-15页
        1.3.3 荧光分子探针的一般设计原理第15-18页
    1.4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第18-28页
        1.4.1 Cu~(2+)荧光探针第18-21页
        1.4.2 Hg~(2+)荧光探针第21-25页
        1.4.3 Fe~(3+)荧光探针第25-26页
        1.4.4 其它离子荧光探针第26-28页
    1.5 荧光分子探针的发展展望第28-34页
        1.5.1 有序介孔硅材料作为负载材料第28-29页
        1.5.2 壳聚糖作为负载材料第29-31页
        1.5.3 四氧化三铁作为负载材料第31-34页
    1.6 论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基于罗丹明B的“开-关”型荧光分子探针对水溶液中Cu~(2+)和S~(2-)的检测第36-51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2.2.1 实验仪器第37页
        2.2.2 实验所用试剂第37-38页
        2.2.3 化合物2的合成第38页
        2.2.4 罗丹明酰肼(RBH)的制备第38页
        2.2.5 罗丹明分子探针化合物L的制备第38-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0页
        2.3.1 荧光分子探针L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39-43页
        2.3.2 荧光分子探针L的荧光光谱研究第43-47页
        2.3.3 理论计算第47页
        2.3.4 S~(2-)存在L-Cu~(2+)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47-50页
    2.4 结论第50-51页
第三章 罗丹明B衍生物功能化的Fe_3O_4@SiO_2荧光磁性材料对水溶液中Cu~(2+)和S~(2-)的检测第51-64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3.2.1 实验仪器第51-52页
        3.2.2 实验所用试剂第52-53页
        3.2.3 Fe_3O_4@SiO_2的制备第53页
        3.2.4 Fe_3O_4@SiO_2-R2的合成第53-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3.3.1 常规特性第54-57页
        3.3.2 Fe_3O_4@SiO_2-R2对Cu~(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57-59页
        3.3.3 Fe_3O_4@SiO_2-R2对Cu~(2+)的荧光光谱研究第59-61页
        3.3.4 S~(2-)存在下FeO_4@SiO_2-R2-Cu~(2+)络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61-63页
    3.4 结论第63-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6页
    4.1 主要结论第64页
    4.2 研究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祁连党河南山地区中酸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下一篇:邻硝基芳酰化氟尿嘧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行为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