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中国民事主体制度的重构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论第10-15页
    (一) 选题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概况第10-14页
    (三) 论文结构第14-15页
一、 民事主体的起源——罗马法上的人格制度第15-29页
    (一) 罗马法上的人格制度第15-21页
    (二) 人格制度的演变第21-27页
    (三) 小结——人格制度的功能、特点第27-29页
二、 近代民事主体制度的发展——《法国民法典》中的“人”第29-41页
    (一) 法国民法典的立法背景第29-34页
    (二)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法国民法典》的体例结构第34-38页
    (三) 法国民法一元化的主体构造第38-39页
    (四) 小结第39-41页
三、 民事主体制度的形成——以《德国民法典》为中心第41-59页
    (一) 德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第41-45页
    (二) 德国民法典的主体设计第45-56页
    (三) 小结——德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抽象性和开放性第56-59页
四、 我国现行的民事主体制度第59-74页
    (一) 我国的民法体例和主体结构第59-60页
    (二) 公民(自然人)第60-62页
    (三) 法人第62-67页
    (四) 合伙、联营第67-69页
    (五) 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第69-74页
结论:我国民事主体制度的重构第74-79页
    (一) 民事主体制度的特性第74页
    (二) 现行法人制度的封闭性第74-75页
    (三) “家”或“户”的主体地位第75-77页
    (四) 保持民事主体制度的开放性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结构和树木生长随海拔的变化
下一篇:退化灌木林植被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