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森林结构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2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3 树木径向生长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28页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2-26页 |
2.1.1 祁连山概况 | 第22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22-23页 |
2.1.3 气候 | 第23-24页 |
2.1.4 土壤 | 第24-25页 |
2.1.5 植被 | 第25-26页 |
2.2 排露沟小流域概况 | 第26-28页 |
2.2.1 气候 | 第26页 |
2.2.2 土壤和植被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8-37页 |
3.1 样地布设和调查 | 第28-31页 |
3.2 林分结构指标的统计 | 第31页 |
3.2.1 树木大小级划分 | 第31页 |
3.2.2 树高等级划分 | 第31页 |
3.3 森林生物量的计算 | 第31-32页 |
3.4 树木生长的研究 | 第32-35页 |
3.4.1 取样点的选择 | 第32-33页 |
3.4.2 树芯的获取 | 第33页 |
3.4.3 样品处理 | 第33-34页 |
3.4.4 交叉定年 | 第34页 |
3.4.5 树龄的获取 | 第34页 |
3.4.6 BAI的计算 | 第34-35页 |
3.5 树木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 第35-36页 |
3.5.1 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第35页 |
3.5.2 生长季的划分 | 第35-36页 |
3.5.3 树木生长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分析 | 第36页 |
3.6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青海云杉林结构随海拔的变化 | 第37-45页 |
4.1 青海云杉林林分结构随海拔的变化 | 第37-39页 |
4.2 林分径级结构及其随海拔的变化 | 第39-40页 |
4.2.1 研究区青海云杉林的径级组成 | 第39页 |
4.2.2 林分径级结构随海拔的变化 | 第39-40页 |
4.3 树高结构随海拔的变化 | 第40-41页 |
4.4 林分高径比随海拔的变化 | 第41-42页 |
4.5 树木胸-高曲线随海拔的变化 | 第42-44页 |
4.6 林分结构随海拔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森林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 第45-52页 |
5.1 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的组成状况 | 第45-46页 |
5.2 森林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 第46-47页 |
5.3 森林生物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47-48页 |
5.4 不同径级树木对总生物量的贡献 | 第48-49页 |
5.5 森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随海拔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5.5.1 研究区森林生物量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 第49-50页 |
5.5.2 密度、降水、温度共同决定了生物量的海拔变化 | 第50-52页 |
第六章 树木生长随海拔的变化 | 第52-63页 |
6.1 不同海拔树轮交叉定年统计结果 | 第52-54页 |
6.1.1 林木树轮交叉定年统计量 | 第52-53页 |
6.1.2 孤立木树轮交叉定年统计量 | 第53-54页 |
6.2 树木生长速率随海拔的变化 | 第54-55页 |
6.3 树木生长趋势随海拔的变化 | 第55-57页 |
6.4 林分密度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 | 第57-59页 |
6.5 不同海拔树木生长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差异 | 第59-61页 |
6.5.1 林木生长与生长季均温和降水的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6.5.2 孤立木生长与生长季降水和温度的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6.6 树木生长随海拔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61-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6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7.1.1 林分密度、胸径、树高等随海拔的变化 | 第63-64页 |
7.1.2 森林生物量随海拔的变化 | 第64页 |
7.1.3 树木生长的海拔差异 | 第64-65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