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动态变化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全球气候变化第10页
        1.1.2 森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第10-11页
    1.2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第11-16页
        1.2.1 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1 国外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1页
            1.2.1.2 国内森林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1.3 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第12-14页
        1.2.2 森林生产力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2.1 国内外森林生产力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2 森林生产力估算方法第15-16页
2 引言第16-19页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17页
    2.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2.4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3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4 研究方法第20-24页
    4.1 数据来源第20页
    4.2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方法第20-21页
        4.2.1 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算第20-21页
        4.2.2 经济林与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算第21页
    4.3 气候带划分第21-24页
5 结果与分析第24-44页
    5.1 中国森林总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动态变化第24-25页
    5.2 中国林分生物量动态变化分析第25-37页
        5.2.1 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动态变化分析第26-30页
        5.2.2 不同龄级林分生物量动态变化第30-32页
        5.2.3 不同气候带林分生物量动态变化第32页
        5.2.4 不同省区林分生物量和生物量密度的时空分布第32-37页
    5.3 中国林分生产力动态变化与分析第37-44页
        5.3.1 不同林分类型净生产量动态变化第37-38页
        5.3.2 不同林分类型单位面积生产力动态变化第38-39页
        5.3.3 不同龄级净生产量和单位面积生产力动态变化第39-40页
        5.3.4 不同气候带植被净生产量和生产力动态变化第40-44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4-52页
    6.1 结论第44-46页
    6.2 讨论第46-52页
        6.2.1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第46-47页
        6.2.2 中国森林植被生物量第47-48页
        6.2.3 中国森林植被生产力第48-49页
        6.2.4 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第49-50页
        6.2.5 对提高中国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实现碳汇价值的建议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应用持续审计研究
下一篇:公司治理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煤炭上市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