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1 国际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任务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报告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政府采购制度 | 第16-22页 |
2.1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 | 第16-18页 |
2.1.1 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 | 第16页 |
2.1.2 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 第16-17页 |
2.1.3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 第17页 |
2.1.4 加强廉政建设 | 第17-18页 |
2.2 建立采购制度的原则 | 第18-20页 |
2.2.1 公开原则 | 第18-19页 |
2.2.2 公平原则 | 第19页 |
2.2.3 专业化原则 | 第19页 |
2.2.4 效益原则 | 第19-20页 |
2.3 我国政府采购的制度选择、制度创新 | 第20-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政府采购的相关经济学分析 | 第22-41页 |
3.1 政府采购宏观职能的经济学分析 | 第22-25页 |
3.2 落实宏观职能的竞争政策与保护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 第25-32页 |
3.2.1 政府采购法中有关条款的分析与研究 | 第26-27页 |
3.2.2 政府采购中贯彻竞争原则的优劣 | 第27-30页 |
3.2.3 政府采购中实施保护政策的动因和效果 | 第30-31页 |
3.2.4 判断实施保护政策的具体标准 | 第31-32页 |
3.3 保护政策下政府采购的信息甄别 | 第32-40页 |
3.3.1 完全信息下政府采购博弈模型 | 第33-35页 |
3.3.2 非对称信息厂商逆向选择模型 | 第35-36页 |
3.3.3 模型的拓展:非对称信息下的政府采购信息甄别 | 第36-39页 |
3.3.4 效率企业的淘汰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政府采购的宏观经济作用及其实施措施 | 第41-62页 |
4.1 政府采购有利于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公共资金 | 第42-45页 |
4.1.1 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价值形态到实物形态的延伸管理 | 第42页 |
4.1.2 批量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使得公共部门获得更多的剩余 | 第42-45页 |
4.2 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 | 第45-51页 |
4.2.1 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其竞争力 | 第46-49页 |
4.2.2 通过引导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第49-51页 |
4.3 政府采购有利于调节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价格 | 第51页 |
4.4 政府采购有利于防止和杜绝伪劣现象 | 第51-56页 |
4.4.1 假冒伪劣产生的原因 | 第51-53页 |
4.4.2 政府采购防止假冒伪劣的主要措施 | 第53-56页 |
4.5 政府采购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 第56-60页 |
4.5.1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内涵 | 第57-58页 |
4.5.2 运用政府干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根源 | 第58页 |
4.5.3 运用政府采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式 | 第58-60页 |
4.6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政府采购的管理体系 | 第62-72页 |
5.1 政府采购的管理系统边界 | 第62-63页 |
5.2 有关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63-65页 |
5.2.1 签定长期供货合同 | 第63-64页 |
5.2.2 密封投标与协议采购严格区别 | 第64页 |
5.2.3 慎使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 第64页 |
5.2.4 规范分散采购 | 第64-65页 |
5.2.5 签约官制度 | 第65页 |
5.2.6 建立采购交易系统 | 第65页 |
5.2.7 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 | 第65页 |
5.3 制度和功能落实的监管保障 | 第65-68页 |
5.4 政府采购效率评价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