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有机/高分子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65页
    1.1 纳米复合材料第15-18页
        1.1.1 纳米复合材料的提出第15页
        1.1.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第15-16页
        1.1.3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第16-17页
        1.1.4 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第17-18页
    1.2 纳米微球复合材料第18-41页
        1.2.1 纳米微球及核/壳纳米复合微球的介绍第18页
        1.2.2 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8-37页
            1.2.2.1 模板法第19-32页
            1.2.2.2 单体自组装法第32-33页
            1.2.2.3 自牺牲模板法第33-34页
            1.2.2.4 自模板法第34-36页
            1.2.2.5 溶胀分散法第36-37页
        1.2.3 纳米复合微球的应用第37-41页
    1.3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第41-46页
        1.3.1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介绍第41页
        1.3.2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第41-42页
        1.3.3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第42-46页
    1.4 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第46-50页
    1.5 论文选题及构想第50-53页
    参考文献第53-65页
第2章 溶胀分散法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第65-83页
    2.1 引言第65-66页
    2.2 实验部分第66-68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66-67页
        2.2.2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67页
        2.2.3 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第67-6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8-79页
        2.3.1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第68-71页
            2.3.1.1 引发剂的选择第68-69页
            2.3.1.2 引发剂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第69-70页
            2.3.1.3 单体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影响第70-71页
        2.3.2 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PS/NBA 的制备第71-79页
    2.4 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第3章 自模板法制备 CSB@TiO_2核/壳荧光纳米粒子第83-97页
    3.1 引言第83-85页
    3.2 实验部分第85-86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85页
        3.2.2 TiO_2胶体粒子的制备第85-8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6-94页
        3.3.1 TiO_2前驱体的制备第86-89页
        3.3.2 CSB@TiO_2荧光纳米粒子第89-94页
    3.4 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4章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97-113页
    4.1 引言第97-98页
    4.2 实验部分第98-100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98-99页
        4.2.2 硝基卟啉的制备第99页
        4.2.3 氨基卟啉的制备第99页
        4.2.4 卟啉修饰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9-10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0-108页
        4.3.1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表征第100-102页
        4.3.2 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能及其应用研究第102-108页
    4.4 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第5章 有机荧光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13-131页
    5.1 引言第113-114页
    5.2 实验部分第114-115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114页
        5.2.2 罗丹明探针分子的制备第114-115页
        5.2.3 罗丹明荧光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第11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7页
        5.3.1 罗丹明探针分子的合成与识别机理第116页
        5.3.2 罗丹明类荧光纳米纤维的形貌表征第116-118页
        5.3.3 有机荧光纳米复合纤维的荧光性能及应用研究第118-127页
    5.4 小结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1页
第6章 结论第131-132页
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疆干旱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南湖公园为例
下一篇:西蜀名人纪念园游赏系统分析--以崇州罨画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