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西蜀名人纪念园游赏系统分析--以崇州罨画池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地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3-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1 文献检索法第13页
            1.3.1.2 实地勘测法第13页
            1.3.1.3 归纳分析法第13-14页
            1.3.1.4 比较研究法第14-15页
        1.3.2 研究基本框架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19页
    2.1 相关名词界定第16-18页
        2.1.1 西蜀名人纪念园第16-17页
        2.1.2 西蜀名人纪念园游赏系统第17-18页
        2.1.3 景观序列第18页
    2.2 西蜀名人纪念园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19-23页
    3.1 研究对象第19-23页
        3.1.1 罨画池公园概况第19-21页
        3.1.2 历史沿革第21-23页
    3.2 研究内容第23页
4. 罨画池园林要素特征分析第23-45页
    4.1 建筑第24-33页
        4.1.1 罨画池建筑第24-28页
        4.1.2 陆游祠建筑第28-30页
        4.1.3 文庙建筑第30-33页
    4.2 水体第33-37页
    4.3 道路第37-38页
    4.4 山石第38-40页
    4.5 植物第40-44页
    4.6 小结第44-45页
5 罨画池公园游赏系统分析第45-74页
    5.1 罨画池游赏系统分析第46-59页
        5.1.1 平面布局第46-48页
        5.1.2 空间结构第48-49页
        5.1.3 景观序列第49-57页
        5.1.4 游赏系统第57-59页
    5.2 陆游祠游赏系统分析第59-65页
        5.2.1 平面布局第59-60页
        5.2.2 空间结构第60-61页
        5.2.3 景观序列第61-64页
        5.2.4 游赏系统第64-65页
    5.3 文庙游赏系统分析第65-74页
        5.3.1 平面布局第65-66页
        5.3.2 空间结构第66-67页
        5.3.3 景观序列第67-72页
        5.3.4 游赏系统第72-74页
    5.4 小结第74页
6 其他西蜀名人纪念园游赏系统简析第74-94页
    6.1 武侯祠公园第74-82页
        6.1.1 武侯祠公园概况第74-76页
        6.1.2 武侯祠公园平面布局第76-79页
        6.1.3 武侯祠公园游赏系统分析第79-82页
    6.2 杜甫草堂公园第82-88页
        6.2.1 杜甫草堂公园概况第82-83页
        6.2.2 杜甫草堂平面布局第83-85页
        6.2.3 杜甫草堂公园游赏系统分析第85-88页
    6.3 桂湖公园第88-94页
        6.3.1 桂湖公园概况第88-89页
        6.3.2 桂湖公园平面布局第89-91页
        6.3.3 桂湖公园游赏系统分析第91-94页
7. 结论与讨论第94-102页
    7.1 结论第94-97页
        7.1.1 罨画池公园的游赏系统特征第94-95页
        7.1.2 西蜀名人纪念园的游赏系统特征第95-97页
    7.2 讨论第97-102页
        7.2.1 其他影响因素第97-99页
        7.2.2 罨画池游赏系统研究之于西蜀名人纪念园第99-100页
        7.2.3 游赏系统研究之于西蜀名人纪念园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高分子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微团聚体对Hg2+吸附—解吸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