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云实体身份认证机制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数据共享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云存储数据安全其他方面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12-13页 |
1.3.2 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4-21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安全云存储一般架构 | 第14-16页 |
2.3 云存储身份认证机制的研究 | 第16-18页 |
2.3.1 基于身份的加密算法 | 第16-17页 |
2.3.2 IBC云存储身份认证协议 | 第17-18页 |
2.4 云存储数据共享方法的研究 | 第18-20页 |
2.4.1 代理重加密算法与基于属性加密算法 | 第18-19页 |
2.4.2 云存储数据共享方法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面向云的安全架构和身份认证协议的设计 | 第21-35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常见术语介绍 | 第21-22页 |
3.3 改进的分层IBE系统安全架构 | 第22-23页 |
3.3.1 改进的分层IBE系统安全架构 | 第22-23页 |
3.3.2 PKG注册和授权 | 第23页 |
3.3.3 实体注册授权 | 第23页 |
3.4 身份认证协议的设计 | 第23-27页 |
3.4.1 PKG之间的身份认证及参数交换协议 | 第23-25页 |
3.4.2 同一域内实体间的认证协议 | 第25页 |
3.4.3 不同域实体间的认证协议 | 第25-27页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27-30页 |
3.5.1 攻击分析 | 第27-28页 |
3.5.2 BAN逻辑分析 | 第28-30页 |
3.6 实验分析 | 第30-33页 |
3.6.1 Extract算法效率分析 | 第30-31页 |
3.6.2 Encrypt和Decrypt算法效率分析 | 第31-32页 |
3.6.3 与Cao中协议效率比较 | 第32页 |
3.6.4 与其方案的比较 | 第32-3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云存储共享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5-54页 |
4.1 数据共享方法的设计 | 第35-38页 |
4.1.1 数据加密密钥的产生 | 第35-36页 |
4.1.2 解密密钥的管理和分发 | 第36-37页 |
4.1.3 同一域内用户数据共享过程 | 第37页 |
4.1.4 不同域用户数据共享 | 第37-38页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38-39页 |
4.3 PKG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44页 |
4.3.1 PKG系统结构 | 第39-40页 |
4.3.2 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43页 |
4.3.3 安全认证模块 | 第43页 |
4.3.4 底层加密与PKG数据存储模块的实现 | 第43-44页 |
4.4 云访问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48页 |
4.4.1 用户注册与登录 | 第44-45页 |
4.4.2 添加好友 | 第45页 |
4.4.3 文件上传 | 第45-46页 |
4.4.4 文件下载 | 第46-47页 |
4.4.5 文件共享 | 第47-48页 |
4.5 Hadoop集群的搭建与配置 | 第48-49页 |
4.6 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0页 |
4.6.1 用户注册 | 第49-50页 |
4.6.2 文件共享 | 第50页 |
4.7 基于系统的仿真实验 | 第50-51页 |
4.7.1 协议3.4.2测试 | 第50-51页 |
4.7.2 协议3.4.3与数据共享方法的测试 | 第51页 |
4.8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1-53页 |
4.8.1 认证算法效率测试 | 第51-52页 |
4.8.2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2-5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4-55页 |
5.1 总结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