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百家湖”商标侵权案 | 第12-16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12-13页 |
二、法院的判决 | 第13-15页 |
(一)一审法院的判决 | 第13-14页 |
(二)二审法院的判决 | 第14页 |
(三)再审法院的判决 | 第14-15页 |
三、本案涉及的基本法律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建立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意义 | 第16-22页 |
一、商标合理使用的立法例 | 第16-17页 |
二、建立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意义 | 第17-22页 |
(一)有利于防止权利滥用 | 第18-19页 |
(二)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 第19页 |
(三)有利于保护公民言论自由 | 第19-21页 |
(四)有利于防止商标抢注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商标合理使用的类型 | 第22-31页 |
一、有关合理使用分类的学说 | 第22-23页 |
二、商标叙述性合理使用 | 第23-26页 |
(一)叙述性合理使用的基本含义 | 第23-24页 |
(二)叙述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 第24-26页 |
三、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 | 第26-31页 |
(一)指示性合理使用概述 | 第26-28页 |
(二)指示性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合理使用与混淆可能 | 第31-37页 |
一、混淆可能的含义 | 第31-32页 |
二、叙述性合理使用与混淆可能 | 第32-35页 |
三、指示性合理使用与混淆可能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 第37-44页 |
一、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现状 | 第37-39页 |
(一)我国法律关于商标合理使用的规定 | 第37-38页 |
(二)我国关于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的不足 | 第38-39页 |
二、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完善建议 | 第39-44页 |
(一)将法条中的“正当使用”改为“合理使用”并明确其含义 | 第40页 |
(二)扩大适用范围,将指示性合理使用纳入其中 | 第40页 |
(三)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 | 第40-42页 |
(四)立法模式采取概括加列举式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