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完善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思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页
第一章 集体协商的制度起源与理论基础第12-18页
    一、集体协商的基本概念界定第12-14页
        1、集体协商与集体谈判第12-13页
        2、集体协商的定义与本质第13-14页
    二、集体协商的制度起源第14-16页
        1、西方集体谈判制度的历史起源第14-15页
        2、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状况第15-16页
    三、集体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1、团结权第16页
        2、集体谈判权第16-17页
        3、集体行动权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集体协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第18-21页
    一、协商启动难第18页
    二、协商能力弱第18-19页
    三、协商效果差第19-21页
第三章 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存在的障碍第21-29页
    一、立法层级低、制度刚性不足第21-22页
    二、集体协商机制不健全第22-26页
        1、协商主体界定不明第22-24页
        2、工会独立性与专业性的缺乏第24-25页
        3、工会维权方式的欠缺第25-26页
    三、集体协商程序简单僵硬第26-29页
        1、协商程序的启动缺乏制度保障第26-27页
        2、协商双方的行为缺乏具体规范第27页
        3、协商结果的生效过于严苛第27页
        4、协商过程发生的争议缺乏有效救济第27-29页
第四章 我国地方对集体协商制度的探索第29-34页
    一、武汉餐饮业的工资集体协商第29-30页
        1、协商过程第29-30页
        2、经验总结第30页
    二、广东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进第30-32页
        1、推进过程第30-31页
        2、结果分析第31-32页
    三、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启示第32-34页
        1、集体协商结构尚需完善第32页
        2、政府主导协商不宜越权第32-34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建议第34-43页
    一、提高立法层级,增强制度刚性第34-35页
    二、健全协商机制、强化协商效能第35-38页
        1、明确协商主体第35-36页
        2、增强工会独立性与专业性第36-37页
        3、对罢工权的限制性赋予第37-38页
    三、完善协商程序,畅通协商途径第38-43页
        1、保障协商顺利启动第38-39页
        2、规范协商中双方行为第39-40页
        3、放宽协商结果的通过程序第40-41页
        4、优化争议解决机制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下一篇:商品房预售广告的法律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