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3-18页 |
第一章 检察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一、检察监督权的一般概念 | 第18-21页 |
(一)检察监督权之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二)检察监督权的性质 | 第19-20页 |
(三)检察监督权的内容 | 第20-21页 |
二、检察监督权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一)权力制约理论 | 第21-22页 |
(二)权力监督理论 | 第22页 |
(三)人权保障理论 | 第22-23页 |
三、检察监督权的历史沿革 | 第23-27页 |
(一)检察监督权的源起 | 第23-24页 |
(二)检察监督权在我国国家权力结构中地位的历史演变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西方国家有关检察监督权之考察与分析 | 第27-37页 |
一、不同政体模式下的检察监督权 | 第27-29页 |
(一)三权分立 | 第27-28页 |
(二)一元多立 | 第28-29页 |
二、不同权力结构模式下的检察监督权 | 第29-30页 |
(一)平面化模式 | 第29页 |
(二)层级化模式 | 第29-30页 |
三、不同刑事司法机关中的检察监督权 | 第30-34页 |
(一) 检察监督机关与法院关系 | 第30-32页 |
(二)检察监督机关与警方关系 | 第32-33页 |
(三)检察监督机关与诉讼当事人的关系 | 第33-34页 |
四、不同方式实现的检察监督权 | 第34-35页 |
(一)上诉方式 | 第34页 |
(二)非上诉方式 | 第34-35页 |
五、西方检察监督权给我国的启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我国检察监督权在国家权力运行结构中的地位 | 第37-40页 |
一、在国家权力运行结构中的地位 | 第37-38页 |
二、在诉讼构造中的地位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检察监督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作用 | 第40-45页 |
一、保障法制统一功能 | 第40-41页 |
二、权力制约功能 | 第41-42页 |
三、保障公平正义功能 | 第42-43页 |
四、人权保障功能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检察监督权的异化及其完善 | 第45-50页 |
一、检察监督权的异化 | 第45-46页 |
(一)检察监督权的理论认识不清晰 | 第45页 |
(二)检察监督权在实践中的弊病 | 第45-46页 |
二、检察监督权的完善 | 第46-50页 |
(一)扩大检察监督范围 | 第46-49页 |
(二)实现“检察一体化”、检察独立 | 第49页 |
(三)完善检察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