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光信号主要的调制方式 | 第15-19页 |
1.3 光信号主要的检测方式 | 第19-21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高分辨率高灵敏的光学非线性采样系统 | 第24-34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异步非线性光学采样的原理 | 第24-26页 |
2.3 异步非线性光学采样的取样门 | 第26-28页 |
2.4 低输入信号功率的异步非线性取样系统的实验设计 | 第28-30页 |
2.5 非线性光学采样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0-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光频梳载波包络相位测量技术 | 第34-51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载波包络相位 | 第35-36页 |
3.3 线性光采样技术测量载波包络相位的原理 | 第36-41页 |
3.4 仿真的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50-51页 |
第四章 16-QAM相干接收机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第51-72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载波频差补偿 | 第51-54页 |
4.3 偏振解复用及自适应动态均衡器 | 第54-64页 |
4.4 载波相位噪声估计与补偿 | 第64-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72-96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M-QAM高阶调制格式光信号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系统 | 第72-79页 |
5.2.1 激光器 | 第74页 |
5.2.2 光调制器 | 第74-77页 |
5.2.3 相干检测技术原理 | 第77-79页 |
5.3 16-QAM光调制信号发生和接收系统的实验 | 第79-85页 |
5.4 16-QAM光调制信号接收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第85-94页 |
5.4.1 时钟准直与纠正 | 第85页 |
5.4.2 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频差补偿 | 第85-87页 |
5.4.3 幅度均衡器 | 第87-91页 |
5.4.4 光 16-QAM信号的载波相位噪声估计与补偿 | 第91-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100页 |
6.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96-97页 |
6.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97-98页 |
6.3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5页 |
附录 A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