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罚金刑执行概述 | 第11-18页 |
(一)罚金刑的刑罚性质 | 第11-13页 |
1、罚金刑概念 | 第11页 |
2、罚金刑在我国的适用 | 第11页 |
3、罚金刑的历史评价 | 第11-13页 |
(二)罚金执行难的现状与原因 | 第13-15页 |
1、罚金刑执行的现状 | 第13页 |
2、罚金执行难的原因 | 第13-15页 |
(三)罚金刑执行主体的延伸 | 第15-17页 |
1、罚金执行主体 | 第15-16页 |
2、监狱有责任和义务配合执行罚金 | 第16-17页 |
(四)罚金的执行与主刑的执行相联系关联 | 第17-18页 |
二、某监狱罚金与减刑假释相联实证分析 | 第18-24页 |
(一)罚金与减刑假释联系前罚金的主动缴纳情况 | 第18-19页 |
1、罪犯在自由刑期间主动履行罚金的状况 | 第18-19页 |
2、罪犯或其他人主动缴纳较少的原因 | 第19页 |
(二)罚金与减刑假释相联后的罚金执行状况 | 第19-22页 |
1、监狱在罪犯自由刑期间的有执行罚金的职责和便利 | 第19-20页 |
2、实践中与减刑假释相联后罚金刑执行情况 | 第20-22页 |
(三)实施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1、执行率明显增加 | 第22-23页 |
2、小额罚金比大额罚金更易执行 | 第23页 |
3、提供无执行能力证明的较多 | 第23页 |
4、罚金缴纳的方式仍存在制度障碍 | 第23-24页 |
三、罚金刑的执行与减刑、假释制度进行关联的理据 | 第24-32页 |
(一)减刑、假释条件与罚金刑的确立依据 | 第24-25页 |
1、减刑、假释条件的设置依据 | 第24页 |
2、罚金刑确立的目的 | 第24-25页 |
3、罚金刑确立的政策根据 | 第25页 |
(二)罚金刑执行情况能否作为减刑、假释条件的分歧 | 第25-27页 |
1、实施中的分歧 | 第25-26页 |
2、理论上的分歧 | 第26-27页 |
(三)罚金刑执行情况能否作为减刑、假释条件的争议的评析 | 第27-32页 |
1、法理依据 | 第27-28页 |
2、正当性依据 | 第28-29页 |
3、两者结合的优势 | 第29-30页 |
4、两者结合的弊端 | 第30-32页 |
四、罚金刑与减刑、假释制度关联路径的选择 | 第32-40页 |
(一)完善立法 | 第32-34页 |
1、增设监狱为执行罚金主体 | 第32页 |
2、加强程序保障 | 第32-33页 |
3、建立与减刑假释相关的罚金易科制度 | 第33-34页 |
(二)确立原则 | 第34-37页 |
1、惩罚的公平性 | 第34页 |
2、惩罚的公正性 | 第34-35页 |
3、两者的结合运用到罚金关联减刑假释制度中 | 第35-37页 |
(三)罚金刑与减刑、假释制度关联需解决的问题 | 第37-40页 |
1、关联制度的启动需要给予明确 | 第37-38页 |
2、“以钱代刑”思想需要予以化解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