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1 绪论 | 第22-4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2-35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22-27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27-32页 |
1.1.3 问题提出 | 第32-35页 |
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35-3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7-41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1.3.3 内容安排 | 第38-41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41-44页 |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44-108页 |
2.1 质量管理研究的文献概述 | 第44-65页 |
2.1.1 质量概念的演进及其质量管理的发展 | 第44-48页 |
2.1.2 质量管理实践的研究概述 | 第48-60页 |
2.1.3 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惯例更新 | 第60-64页 |
2.1.4 质量管理研究文献小结 | 第64-65页 |
2.2 组织惯例的研究概述 | 第65-106页 |
2.2.1 组织惯例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66-85页 |
2.2.2 组织惯例的概念辨析 | 第85-97页 |
2.2.3 组织惯例的效能和类比 | 第97-99页 |
2.2.4 组织惯例的更新与组织学习 | 第99-105页 |
2.2.5 组织惯例研究文献小结 | 第105-10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3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视角的组织惯例更新机制研究 | 第108-132页 |
3.1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综述 | 第108-114页 |
3.1.1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简介 | 第108-112页 |
3.1.2 复杂自适应系统下的组织惯例更新 | 第112-114页 |
3.2 组织免疫理论综述 | 第114-121页 |
3.2.1 人体免疫理论概述 | 第114-118页 |
3.2.2 人工免疫系统简介 | 第118-120页 |
3.2.3 组织免疫理论概述 | 第120-121页 |
3.3 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综述 | 第121-126页 |
3.4 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组织惯例-免疫应答理论模型 | 第126-1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28-132页 |
4 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的组织运营惯例更新机制案例研究 | 第132-164页 |
4.1 问题提出 | 第132-133页 |
4.2 理论基础 | 第133-140页 |
4.2.1 组织惯例更新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3-135页 |
4.2.2 QMP与组织惯例更新 | 第135-136页 |
4.2.3 QMP与组织图式更新 | 第136-139页 |
4.2.4 假设模型的提出 | 第139-140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140-158页 |
4.3.1 案例选择 | 第140-143页 |
4.3.2 研究问题及设计 | 第143-144页 |
4.3.3 数据搜集 | 第144-145页 |
4.3.4 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第145-147页 |
4.3.5 数据分析 | 第147-158页 |
4.4 案例分析及发现 | 第158-162页 |
4.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62-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63-164页 |
5 质量管理实践对组织运营惯例更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64-212页 |
5.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64-169页 |
5.2 研究理论与假设 | 第169-176页 |
5.2.1 QMP与组织运营惯例更新 | 第169-172页 |
5.2.2 QMP与组织质量图式更新 | 第172-173页 |
5.2.3 组织质量图式更新与组织运营惯例更新 | 第173-174页 |
5.2.4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 第174-176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176-189页 |
5.3.1 问卷开发与设计 | 第176-185页 |
5.3.2 研究样本 | 第185-187页 |
5.3.3 共同方法变异预防及检验 | 第187-189页 |
5.4 数据分析和结果 | 第189-207页 |
5.4.1 共同方法变异分析 | 第189页 |
5.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89-200页 |
5.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00-201页 |
5.4.4 假设验证 | 第201-207页 |
5.5 结果讨论 | 第207-20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209-212页 |
6 质量管理实践对组织质量结果的影响机制研究 | 第212-248页 |
6.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212-214页 |
6.2 研究理论与假设 | 第214-219页 |
6.3 研究方法 | 第219页 |
6.4 数据分析和结果 | 第219-243页 |
6.4.1 共同方法变异分析 | 第219-220页 |
6.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20-223页 |
6.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23-225页 |
6.4.4 假设验证 | 第225-243页 |
6.5 结果讨论 | 第243-24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244-24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248-258页 |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248-252页 |
7.2 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进展 | 第252-254页 |
7.3 本文研究的实践启示 | 第254-255页 |
7.4 本文的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第255-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258-292页 |
附录1:企业调查问卷 | 第292-29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