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轻金属冶炼论文--铝论文

Na3AlF6-Al2O3-AlF3-KF-LiF体系铝溶解损失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概述第12页
    1.2 工业铝电解基本原理第12-13页
    1.3 铝电解过程中的电解质第13-18页
        1.3.1 电解质体系的基本要求第14页
        1.3.2 添加剂对铝电解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第14-16页
        1.3.3 本论文中所用到的添加剂第16-18页
    1.4 铝电解的电流效率第18-19页
        1.4.1 电流效率的定义和降低的原因第18页
        1.4.2 提高电流效率的意义第18-19页
    1.5 铝的溶解损失第19-23页
        1.5.1 铝溶解度的测量方法第19-21页
        1.5.2 铝溶解损失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6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铝溶解度的测量方法第25-32页
    2.1 铝溶解度的测量原理第25-26页
    2.2 测量装置及步骤第26-29页
        2.2.1 测量装置第26-27页
        2.2.2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与讨论第27-28页
        2.2.3 测量步骤第28-29页
    2.3 测量方法准确性的验证第29-30页
    2.4 测量误差分析第30-32页
第3章 无外接电流条件下的铝溶解损失第32-47页
    3.1 实验药品及装置第32页
        3.1.1 实验药品第32页
        3.1.2 实验装置第32页
    3.2 实验原理与步骤第32-35页
        3.2.1 实验原理第32-34页
        3.2.2 实验步骤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6页
        3.3.1 饱和溶解时间的确定第37-39页
        3.3.2 分子比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39-41页
        3.3.3 KF和LiF共同添加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41-42页
        3.3.4 KF添加量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42-44页
        3.3.5 LiF添加量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电解条件下的铝溶解损失第47-66页
    4.1 实验装置及步骤第47-50页
        4.1.1 实验装置第47-48页
        4.1.2 实验试剂与原料第48-49页
        4.1.3 实验步骤第49-50页
    4.2 实验原理及现象第50-53页
        4.2.1 铝溶解损失的原理以及二次反应的机理第50-52页
        4.2.2 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4.3.1 扩散层厚度的理论计算与讨论第55-57页
        4.3.2 分子比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57-58页
        4.3.3 电解质熔体不同部位的铝溶解损失第58-59页
        4.3.4 KF和LiF共同添加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59-60页
        4.3.5 KF添加量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60-61页
        4.3.6 LiF添加量对铝溶解损失的影响第61-63页
        4.3.7 铝的电化学溶解过程第63-65页
    4.4 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阴极过电压及副反应第66-77页
    5.1 阴极过电压第66-72页
        5.1.1 实验原理第66页
        5.1.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66-68页
        5.1.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8-72页
    5.2 阴极副反应第72-75页
        5.2.1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72页
        5.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2-75页
    5.3 小结第75-77页
第6章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熔盐热还原制备铝钙(钡)合金的研究
下一篇:不锈钢连铸电磁搅拌下流动和凝固行为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