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径 | 第17-18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21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8页 |
2.1.1 观光农业园区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2 观光农业园区的分类 | 第22-23页 |
2.1.3 观光农业园区的特征解析 | 第23-26页 |
2.1.4 观光农业园区形成动力机制解析 | 第26-2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8-31页 |
2.2.1 地租理论 | 第28-29页 |
2.2.2 游客满意度理论 | 第29页 |
2.2.3 旅游经济学理论 | 第29-30页 |
2.2.4 农业区位理论 | 第30-31页 |
3 观光农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31-45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原则 | 第31-33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31-32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2-33页 |
3.2 观光农业园区效益构成及论证 | 第33-38页 |
3.2.1 效益构成解析 | 第33-34页 |
3.2.2 价值元素论证 | 第34-38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8-39页 |
3.4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9-45页 |
3.4.1 层次分析法 | 第41-43页 |
3.4.2 变异系数法 | 第43页 |
3.4.3 组合赋权 | 第43-45页 |
4 张裕瑞纳城堡酒庄土地利用效益实证分析 | 第45-59页 |
4.1 张裕瑞纳城堡酒庄基本概况 | 第45-50页 |
4.1.1 酒庄概述 | 第45-46页 |
4.1.2 酒庄葡萄酒业生态经济模式 | 第46-47页 |
4.1.3 酒庄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分析 | 第47-48页 |
4.1.4 酒庄用地地租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 第48-50页 |
4.2 张裕瑞纳城堡酒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 第50-56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50-53页 |
4.2.2 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 | 第53-54页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确定 | 第54-55页 |
4.2.4 酒庄土地利用评价分值确定 | 第55-56页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9-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页 |
5.3 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