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米脂古城空间布局调适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背景第10-11页
        1.1.2 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对象及特征第12-14页
    1.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14-19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3 小结第19页
    1.4 研究视角与内容第19-20页
        1.4.1 研究视角第19-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页
    1.5 研究方法与路径第20-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2 技术路线第21-24页
2 米脂古城空间布局特征分析第24-54页
    2.1 米脂古城概况第24-29页
        2.1.1 地理位置及环境第24-25页
        2.1.2 历史沿革第25-27页
        2.1.3 对外联系第27-29页
    2.2 总体空间布局特征第29-33页
        2.2.1 选址特征第29-30页
        2.2.2 功能结构特征第30-31页
        2.2.3 建筑分布特征第31-33页
    2.3 居住空间布局特征第33-39页
        2.3.1 人口与居住建筑第33-37页
        2.3.2 居住空间组织第37-39页
    2.4 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特征第39-42页
        2.4.1 公共服务空间类型及规模第39-41页
        2.4.2 公共服务空间分布第41-42页
    2.5 游憩空间布局特征第42-46页
        2.5.1 游憩空间类型及规模第42-44页
        2.5.2 游憩空间分布第44-46页
    2.6 交通空间布局特征第46-53页
        2.6.1 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第46-50页
        2.6.2 交通空间组织第50-53页
    2.7 小结第53-54页
3 米脂古城空间布局问题剖析与调适框架提出第54-72页
    3.1 空间主体诉求第54-65页
        3.1.1 问卷调查第54页
        3.1.2 数据整理第54-63页
        3.1.3 数据分析第63-65页
    3.2 空间布局问题第65-67页
        3.2.1 居住空间宜居性不足第65页
        3.2.2 公共服务空间严重缺乏第65-66页
        3.2.3 游憩空间未成体系第66-67页
        3.2.4 交通空间效率低下第67页
    3.3 空间布局调适框架第67-70页
        3.3.1 调适理念第67页
        3.3.2 调适原则第67-68页
        3.3.3 调适目标第68-69页
        3.3.4 调适方法路径第69-70页
    3.4 小结第70-72页
4 米脂古城空间布局分系统调适第72-90页
    4.1 居住空间布局调适第72-79页
        4.1.1 居住适宜性分析第72-77页
        4.1.2 居住空间的分区调适第77-78页
        4.1.3 居住人群的引导第78-79页
    4.2 公共服务空间布局调适第79-82页
        4.2.1 商业布点的位置分配第79-81页
        4.2.2 商业业态的多元整合第81-82页
        4.2.3 其他公共服务空间的综合调适第82页
    4.3 游憩空间布局调适第82-86页
        4.3.1 游憩节点的优化第82-83页
        4.3.2 游憩线路的丰富第83-85页
        4.3.3 游憩体系的构建第85-86页
    4.4 交通空间布局调适第86-89页
        4.4.1 新老城的交通协调第86页
        4.4.2 街巷空间的梳理第86-87页
        4.4.3 静态交通空间组织第87-88页
        4.4.4 交通线路引导第88-89页
    4.5 小结第89-90页
5 米脂古城空间布局综合调适第90-98页
    5.1 空间布局调适的系统叠加第90-94页
        5.1.1 调适结果叠加第90-91页
        5.1.2 局部区域的功能再调适第91-93页
        5.1.3 空置建筑的再利用第93页
        5.1.4 交通空间的再梳理第93-94页
    5.2 空间布局调适的比较评价第94-96页
    5.3 空间布局调适的相关建议第96-98页
6 结语第98-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图录第106-108页
表录第108-110页
附录第110-11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弹性磨具高精度磨抛硬质曲面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观光农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以张裕瑞纳城堡酒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