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社会心态及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一、社会心态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一)社会心态的概念 | 第17页 |
(二)社会心态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三)社会心态的构成 | 第18-19页 |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一)马克思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 | 第19-20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及方法 | 第21-28页 |
一、研究思路及假设 | 第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页 |
(二)研究路径 | 第21页 |
(三)研究假设 | 第21页 |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21-2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二)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 第22页 |
三、问卷的编制 | 第22-28页 |
(一)初测问卷的编制 | 第22-23页 |
(二)问卷的修改 | 第23-24页 |
(三)正式问卷信效度检验 | 第24-27页 |
(四)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8-42页 |
一、研究样本的基本概况 | 第28-30页 |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二)访谈调查样本情况 | 第29-30页 |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整体状况分析 | 第30-34页 |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整体状况良好 | 第30-31页 |
(二)社会认知存在差异,信任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 | 第31-32页 |
(三)社会情绪体验较为积极,对未来怀有信心 | 第32-33页 |
(四)符合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责任观念突出 | 第33页 |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行为意向,利他和理性行为倾向明显 | 第33-34页 |
三、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 | 第34-39页 |
(一)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在族别方面的差异比较 | 第34-36页 |
(二)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在生源地方面的比较 | 第36-37页 |
(三)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在年级方面的比较 | 第37-38页 |
(四)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在性别方面的比较 | 第38页 |
(五)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在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的比较 | 第38-39页 |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9-42页 |
(一)对社会支持的认知存在偏差 | 第39-40页 |
(二)压力较大,存在迷茫浮躁情绪 | 第40页 |
(三)在对待金钱和生活的观念上存在功利、享乐倾向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的对策 | 第42-51页 |
一、完善高校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 第42-43页 |
(一)建立完善高校社会支持系统 | 第42-43页 |
(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 第43页 |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 | 第43-45页 |
(一)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 第44页 |
(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 | 第44页 |
(三)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 | 第44-45页 |
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 第45-47页 |
(一)利用网络载体,传播正确舆论导向 | 第45-46页 |
(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媒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 第46-47页 |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选择 | 第47-51页 |
(一)增强理论解释,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第48-49页 |
(二)增强理论渗透,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 第55-57页 |
附录二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