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黄土矿区不同采高情况下地表裂缝特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地表裂缝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地表裂缝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黄土矿区采动地表裂缝分类及形成机理第13-21页
    2.1 采动地表裂缝的分类及相应的特点第13-14页
    2.2 拉伸型、挤压型裂缝形成机理第14-17页
        2.2.1 采动岩土体的应力分析第14-15页
        2.2.2 拉伸型、挤压型裂缝形成机理第15-17页
    2.3 塌陷型裂缝形成机理第17-19页
        2.3.1 关键层的判别第17-18页
        2.3.2 塌陷型裂缝的力学模型第18-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1页
3 黄土矿区典型实例剖析第21-28页
    3.1 大佛寺煤矿4煤开采地表移动及裂缝特征分析第21-27页
        3.1.1 40108工作面概况第21页
        3.1.2 地表移动观测第21-22页
        3.1.3 开采过程中的地表移动分析第22-24页
        3.1.4 地表裂缝动态监测第24页
        3.1.5 地表裂缝特征分析第24-27页
    3.2 本章小结第27-28页
4 黄土矿区采动地表裂缝特征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第28-55页
    4.1 FLAC3D简介第28页
    4.2 本构模型选择第28-29页
    4.3 数值模拟实验第29-30页
        4.3.1 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4.3.2 物理力学参数第30页
        4.3.3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30页
    4.4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第30-36页
        4.4.1 9.5m采高情况下地表裂缝特征研究第30-33页
        4.4.2 不同采高情况下地表裂缝特征研究第33-36页
    4.5 UDEC软件介绍第36-39页
        4.5.1 基本概念第36-37页
        4.5.2 UDEC节理模型第37-38页
        4.5.3 UDEC屈服准则第38-39页
    4.6 模型的建立、边界条件及参数第39-41页
        4.6.1 工程地质背景第39-40页
        4.6.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第40页
        4.6.3 边界条件与力学参数第40-41页
    4.7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41-52页
        4.7.1 9.5m采高情况下地表裂缝特征研究第41-46页
        4.7.2 不同采高情况下地表裂缝特征研究第46-52页
    4.8 两个模拟软件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2-54页
    4.9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主要结论第55-56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主要学术活动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空三点特征高精度影像匹配研究
下一篇:多旋翼无人机堆状体航空摄影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