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9-13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1-13页
第2章 论文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3-18页
    2.1 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1 城市文化第13-14页
        2.1.2 历史文化街区第14页
    2.2 理论基础第14-16页
        2.2.1 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第14-15页
        2.2.2 产业关联理论与综合开发战略第15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5-16页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6-18页
        2.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2.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7-18页
第3章 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概述第18-23页
    3.1 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点第18-19页
        3.1.1 具有独特和代表性的历史风貌第18页
        3.1.2 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共生性第18-19页
    3.2 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原则第19-20页
        3.2.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9页
        3.2.2 整体协调发展原则第19页
        3.2.3 有机更新发展原则第19页
        3.2.4 动态渐进发展原则第19-20页
    3.3 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条件第20-21页
        3.3.1 独特资源第20页
        3.3.2 优势区域第20页
        3.3.3 扶持政策第20-21页
        3.3.4 市场潜力第21页
        3.3.5 开发能力第21页
    3.4 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意义第21-23页
        3.4.1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第21-22页
        3.4.2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是城市旅游的灵魂第22页
        3.4.3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人民保护的对象第22-23页
第4章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现状分析第23-37页
    4.1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简介第23-32页
        4.1.1 历史沿革第23-24页
        4.1.2 特色资源第24-30页
        4.1.3 重要价值第30-32页
    4.2 旅游开发现状第32-35页
        4.2.1 开发思路第32页
        4.2.2 规划设计和建设情况第32-33页
        4.2.3 形象定位第33-34页
        4.2.4 综合功能第34-35页
        4.2.5 简要评价第35页
    4.3 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第35-37页
        4.3.1 功能趋向单一第35页
        4.3.2 风貌破坏严重第35-36页
        4.3.3 基础设施缺乏第36页
        4.3.4 文化明显缺失第36-37页
第5章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借鉴第37-42页
    5.1 天津五大道第37-38页
        5.1.1 保护现状第37页
        5.1.2 开发现状第37-38页
    5.2 上海新天地第38-39页
        5.2.1 保护现状第38页
        5.2.2 开发现状第38-39页
    5.3 青岛八关山一鱼山历史文化街区第39-40页
        5.3.1 保护现状第39页
        5.3.2 开发现状第39-40页
    5.4 经验借鉴第40-42页
        5.4.1 高起点设计,合理化规划第40页
        5.4.2 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发展第40-41页
        5.4.3 文商旅融合,品牌促效应第41-42页
第6章 完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第42-46页
    6.1 优化开发管理模式第42页
    6.2 设计鲜明主题形象第42-43页
    6.3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第43页
    6.4 挖掘传统饮食内涵第43-44页
    6.5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第44页
    6.6 创新资金运作模式第44-4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鞋类公司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策略研究--以百丽公司为例
下一篇:LD环保公司的品牌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