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大麦若干产量、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8页
    1.1 大麦特性及其农艺性状改良进展第13-16页
        1.1.1 大麦株高重要性状及其改良研究进展第13-14页
        1.1.2 大麦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改良第14-15页
        1.1.3 大麦耐酸铝性状及其改良第15-16页
    1.2 大麦啤用品质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1 蛋白质含量第16-17页
        1.2.2 β-淀粉酶特性第17-18页
        1.2.3 α-淀粉酶特性第18页
        1.2.4 β-葡聚糖第18-19页
        1.2.5 β-葡聚糖酶特性第19页
        1.2.6 游离氨基酸第19页
    1.3 大麦饲用品质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大麦营养品质研究进展第20-21页
    1.5 大麦数量遗传学及其研究进展第21-25页
        1.5.1 遗传图谱的构建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第21页
        1.5.2 构建遗传作图群体第21-23页
        1.5.3 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标记类型第23-24页
        1.5.4 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进展第24-25页
    1.6 常用QTL定位软件第25-27页
        1.6.1 Windows QTL Cartographer第26页
        1.6.2 QTLNetwork第26页
        1.6.3 MapQTL第26页
        1.6.4 QTL LciMapping第26-27页
    1.7 本研究的意义及其重要内容第27-28页
2 大麦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遗传研究第28-68页
    2.1 实验材料第28-32页
        2.1.1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第28-29页
        2.1.2 实验材料的DNA提取第29页
        2.1.3 群体基因型分析第29-30页
        2.1.4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0页
        2.1.5 数据统计分析第30-31页
        2.1.6 QTL检测与分析第31页
        2.1.7 QTL命名第31页
        2.1.8 QTL位点和Cluster比较分析第31-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61页
        2.2.1 基于SNP标记的高密度图谱与SSR的图谱比较第32-33页
        2.2.2 SNP标记比对到大麦(Hordeum vulgare L.)基因组第33页
        2.2.3 10 个农艺性状在亲本表现第33-35页
        2.2.4 10 个农艺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第35-37页
        2.2.5 10 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第37-38页
        2.2.6 10 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在大麦全基因组检测到的QTL分布情况第38-39页
        2.2.7 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重要农艺性状与分析第39-47页
        2.2.8 完备区间环境QEI作图定位重要农艺性状及分析第47-61页
    2.3 讨论第61-68页
        2.3.1 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RAD分子标记的优势第61-62页
        2.3.2 复合区间法定位农艺性状和比较分析第62-64页
        2.3.3 QEI环境互作法定位农艺性状分析第64-65页
        2.3.4 大麦产量性状QTL热点区域第65-68页
3 大麦糊化相关基因的QTL定位研究第68-75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68-69页
        3.1.1 糊化和蛋白质性状的测定方法第68页
        3.1.2 数据统计分析第68-6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3.2.1 蛋白质含量和糊化特性在两亲本和群体中表现值第69页
        3.2.2 QTL分析蛋白质和糊化特性性状第69-72页
    3.3 讨论第72-75页
        3.3.1 蛋白质含量QTL研究第72-73页
        3.3.2 糊化品质QTL研究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8页
附录第88-119页
个人简介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Bt基因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其抗性表达研究
下一篇:盾壳霉产孢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