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微纳通道的电化学生物分析新方法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5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微纳通道的种类第14-18页
        1.2.1 生物纳米通道第14-15页
        1.2.2 固态纳米通道第15-17页
        1.2.3 固态纳米通道阵列第17-18页
        1.2.4 微流控通道第18页
    1.3 微纳通道的制备第18-22页
        1.3.1 生物纳米通道第19页
        1.3.2 固态纳米通道第19-21页
        1.3.3 固态纳米通道阵列第21-22页
        1.3.4 微流控通道第22页
    1.4 微纳通道在电化学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第22-35页
        1.4.1 生物纳米通道第22-25页
        1.4.2 固态纳米通道第25-32页
        1.4.3 固态纳米通道阵列第32-34页
        1.4.4 微流控通道第34-35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1.6 参考文献第36-55页
第二章 葡萄糖氧化酶在纳米通道内的酶催化反应研究第55-73页
    2.1 引言第55-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2.2.1 实验材料第56页
        2.2.2 仪器设备第56-57页
        2.2.3 PAA纳米通道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第57页
        2.2.4 电化学测试第57-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2.3.1 葡萄糖氧化酶在PAA纳米通道内的共价固定第58-60页
        2.3.2 葡萄糖氧化酶在纳米通道内的酶催化反应第60-62页
        2.3.3 葡萄糖氧化酶在纳米通道内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第62页
        2.3.4 离子强度对GOD@PAA内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62-64页
        2.3.5 葡萄糖氧化酶固定量对GOD@PAA内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64-65页
        2.3.6 纳米通道孔径对GOD@PAA内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第65-67页
    2.4 本章小结第67页
    2.5 参考文献第67-73页
第三章 定量评估受限纳米空间内的免疫反应动力学第73-94页
    3.1 引言第73-74页
    3.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3.2.1 实验材料第74-75页
        3.2.2 DNA共价结合到PAA纳米通道内第75页
        3.2.3 PAA/DNA的免疫测试及其再生第75-76页
        3.2.4 电化学测试第76-7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7-89页
        3.3.1 基本原理验证第77-78页
        3.3.2 实验条件优化第78-83页
        3.3.3 实时监测免疫反应第83-84页
        3.3.4 模型的建立第84-86页
        3.3.5 模型的应用第86-89页
    3.4 本章小结第89页
    3.5 参考文献第89-94页
第四章 基于纳米通道定量检测钾离子和三磷酸腺苷的电化学平台第94-115页
    4.1 引言第94-96页
    4.2 实验部分第96-99页
        4.2.1 实验材料第96-97页
        4.2.2 DNA适体共价结合到PAA纳米通道内第97页
        4.2.3 DNA适体在纳米通道内的构象转换以及该电化学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的再生第97-98页
        4.2.4 电化学测试第98-99页
        4.2.5 圆二色光谱(CD)测试第9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9-110页
        4.3.1 DNA适体在溶液中的构象转换第99-101页
        4.3.2 DNA适体在纳米通道中的构象转换第101-102页
        4.3.3 电化学检测DNA适体的目标物第102-104页
        4.3.4 纳米通道的孔径、溶液的离子强度和pH对本电化学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的影响第104-107页
        4.3.5 本电化学纳米生物分析器件的重现性、使用寿命及特异性第107-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页
    4.5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第五章 水合蛋白质膜的原位分子成像第115-133页
    5.1 引言第115-116页
    5.2 实验部分第116-117页
        5.2.1 SALVI装置的制造第116页
        5.2.2 水合蛋白质膜在氮化硅膜上的附着第116-117页
        5.2.3 ToF-SIMS测试第11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7-128页
        5.3.1 水合蛋白质膜的二次离子质谱第117-124页
        5.3.2 水合蛋白质膜的主成分分析(PCA)第124-128页
        5.3.3 水合蛋白质膜二次离子的三维(3D)分布第128页
    5.4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5.5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第六章 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电化学反应的实时分子成像第133-146页
    6.1 引言第133-134页
    6.2 实验部分第134-135页
        6.2.1 SALVI电化学装置的制造第134-135页
        6.2.2 ToF-SIMS与电化学联用测试第13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5-143页
        6.3.1 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电化学反应实时分子成像的原理第135-136页
        6.3.2 恒定电位模式下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电化学反应的实时分子成像第136-138页
        6.3.3 循环伏安模式下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电化学反应的实时分子成像第138-141页
        6.3.4 电极-电解液界面上电化学反应的二次离子三维(3D)分布第141-143页
    6.4 本章小结第143页
    6.5 参考文献第143-14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6-148页
    7.1 总结第146-147页
    7.2 展望第147-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8-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交通优先策略下考虑交通状态的出行行为研究
下一篇:光伏发电运行控制及效益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