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 转型期城市空间的物质重梅 | 第8页 |
1.2 我国大陆土地使用制度变迁 | 第8页 |
1.3 土地制度与城市空间演变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3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3.1 城市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理论 | 第9-10页 |
3.2 城市政体理论 | 第10-11页 |
4 相关研究与实践综述 | 第11-15页 |
4.1 城市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理论 | 第11-13页 |
4.2 城市更新 | 第13-15页 |
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8页 |
5.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土地使用制度下的城市空间更新 | 第18-26页 |
1 作用于中西方空间的基本机制 | 第18-20页 |
1.1 城市空间更新的一般动力 | 第18页 |
1.2 城市空间更新的影响机制 | 第18-20页 |
2 土地制度对城市空间更新运行的影响 | 第20-23页 |
2.1 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与城市空间演化格局 | 第20-22页 |
2.2 不同区域体制背景下的土地制度与城市空间更新 | 第22-23页 |
3 台湾与大陆在城市更新时空上的异质性与相近性 | 第23-26页 |
3.1 台湾城市更新与大陆在时空二维尺度上的异质性 | 第23-24页 |
3.2 两岸经验对比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大陆与台湾土地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6-36页 |
1 土地制度的法律架构 | 第26-28页 |
1.1 台湾土地法律体系 | 第26-27页 |
1.2 大陆土地法律体系 | 第27-28页 |
2 土地产权制度 | 第28-32页 |
2.1 大陆土地产权的界定模糊 | 第28-30页 |
2.2 台湾土地产权的独占性 | 第30-32页 |
3 土地征收制度 | 第32-36页 |
3.1 利润级差驱动下的大陆土地征收 | 第32-33页 |
3.2 利益共享下的台湾土地征收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不同土地制度下城市更新的表现 | 第36-50页 |
1 两岸城市更新的演化历程 | 第36-38页 |
1.1 中国大陆的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 第36-37页 |
1.2 台湾地区的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2 城市更新案例的具体表征 | 第38-44页 |
2.1 台湾地区的城市更新:以台北市信义计划区为例 | 第38-42页 |
2.2 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更新:以南京河西新城为例 | 第42-44页 |
3 制度引发的空间更新差异化 | 第44-49页 |
3.1 更新的机制 | 第44-45页 |
3.2 更新的主体 | 第45-48页 |
3.3 空间更新的重塑 | 第48-4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大陆土地制度与城市更新模式创新的再思考 | 第50-56页 |
1 基于土地制度的城市更新的反思 | 第50页 |
2 制度框架的相关建议 | 第50-56页 |
2.1 土地产权细分 | 第50-51页 |
2.2 征地制度改革 | 第51-52页 |
2.3 发挥城市更新各主体的作用 | 第52-53页 |
2.4 拓宽政府资金渠道 | 第53-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1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2 创新点 | 第56-57页 |
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63-6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