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内涵研究 | 第13页 |
1.2.2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 第13-15页 |
1.2.3 现代信息服务业经济效应的研究 | 第15页 |
1.2.4 对北京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2 现代信息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机理 | 第20-35页 |
2.1 现代信息服务业概述 | 第20-27页 |
2.1.1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定义 | 第20页 |
2.1.2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特征 | 第20-21页 |
2.1.3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界定 | 第21-25页 |
2.1.4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统计分类 | 第25-27页 |
2.2 现代信息服务业直接经济效应 | 第27-29页 |
2.2.1 产值效应 | 第27-29页 |
2.2.2 资本形成效应 | 第29页 |
2.3 现代信息服务业间接经济效应 | 第29-34页 |
2.3.1 技术进步效应 | 第29-30页 |
2.3.2 就业效应 | 第30-32页 |
2.3.3 产业效应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北京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 第35-47页 |
3.1 北京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态势 | 第35-44页 |
3.1.1 产业总规模持续稳健增长 | 第35-37页 |
3.1.2 各行业细分领域蓬勃发展 | 第37-40页 |
3.1.3 信息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调整,软件业占比逐渐扩大 | 第40-41页 |
3.1.4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 第41-43页 |
3.1.5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 第43-44页 |
3.2 北京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44-46页 |
3.2.1 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 第44-45页 |
3.2.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 第45页 |
3.2.3 研发创造能力不足 | 第45页 |
3.2.4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第45页 |
3.2.5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北京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经济效应评价 | 第47-58页 |
4.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7-50页 |
4.1.1 指标的选取 | 第47-48页 |
4.1.2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8-49页 |
4.1.3 因子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50-57页 |
4.3 结果评价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北京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议 | 第58-63页 |
5.1 提升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 第58-59页 |
5.1.1 加强现代信息服务业战略规划,规范并培育信息服务市场 | 第58页 |
5.1.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有效市场竞争秩序 | 第58-59页 |
5.2 确保扶持资金到位,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 第59-60页 |
5.2.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 第59页 |
5.2.2 完善融资服务支撑体系,有力支持产业发展 | 第59-60页 |
5.3 加强现代信息服务业技术研发,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 第60-61页 |
5.3.1 鼓励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 | 第60页 |
5.3.2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60-61页 |
5.4 优化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 第61-63页 |
5.4.1 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做大现代信息服务业规模 | 第61页 |
5.4.2 选择跨越式产业链条,实现高端产业突破 | 第61页 |
5.4.3 明确各软件园定位,协调产业布局 | 第61-62页 |
5.4.4 重视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