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3-23页 |
2.1 复杂网络相关基础知识 | 第13-16页 |
2.1.1 复杂网络概述 | 第13-14页 |
2.1.2 复杂网络中基本模型及其拓扑结构 | 第14-15页 |
2.1.3 社区 | 第15-16页 |
2.2 聚类算法 | 第16-19页 |
2.2.1 基于层次聚类的方法 | 第16-17页 |
2.2.2 基于图分割的方法 | 第17-18页 |
2.2.3 基于划分的方法 | 第18页 |
2.2.4 基于密度的方法 | 第18-19页 |
2.2.5 基于网格的方法 | 第19页 |
2.3 节点相似度的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2.3.1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相似度度量方法 | 第19-20页 |
2.3.2 基于邻接点的信息相似度度量方法 | 第20-21页 |
2.4 其他准备知识 | 第21-22页 |
2.4.1 层次网络 | 第21-22页 |
2.4.2 PageRank 算法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一种 LR-S 复合网络的构建 | 第23-30页 |
3.1 人际关系子网络 | 第23-25页 |
3.1.1 人际关系子网络的定义 | 第23页 |
3.1.2 最短路径长度计算 | 第23-25页 |
3.2 实时通信子网络 | 第25-26页 |
3.2.1 实时通信子网络的定义 | 第25-26页 |
3.2.2 活跃度 | 第26页 |
3.3 LR-S 复合网络的构建 | 第26-29页 |
3.3.1 构建 LR-S 的复合网络的空间选择 | 第26-27页 |
3.3.2 LR-S 复合网络的构建 | 第27-28页 |
3.3.3 构建 LR-S 复合网络的算法描述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基于 SA-LEN 节点相似度的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 | 第30-35页 |
4.1 SA-LEN 相似度的度量方法 | 第30-31页 |
4.1.1 SA-LEN 相似度的定义及组成 | 第30-31页 |
4.1.2 SA-LEN 相似度 | 第31页 |
4.2 基于 SA-LEN 节点相似度的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 | 第31-34页 |
4.2.1 SA-LEN 算法思想 | 第31-33页 |
4.2.2 SA-LEN 算法描述 | 第33-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网络仿真软件设计 | 第35-42页 |
5.1 软件简介 | 第35-37页 |
5.1.1 软件开发目的 | 第35页 |
5.1.2 软件功能说明 | 第35页 |
5.1.3 软件基本结构 | 第35-37页 |
5.2 软件界面说明 | 第37-41页 |
5.2.1 网络控制菜单 | 第37-38页 |
5.2.2 网络结构图 | 第38页 |
5.2.3 参数查看器 | 第38-39页 |
5.2.4 结果图集 | 第39-4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实验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2-53页 |
6.1 实验数据说明 | 第42-44页 |
6.1.1 81 节点树状网路数据集 | 第42-43页 |
6.1.2 Zachary 网络数据集 | 第43页 |
6.1.3 海豚网络数据集 | 第43-44页 |
6.2 实验参数选取及评价标准 | 第44-45页 |
6.2.1 实验参数选取 | 第44-45页 |
6.2.2 实验评价标准 | 第45页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52页 |
6.3.1 生成网络上的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6.3.2 真实网络上的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6.3.3 SA-LEN 时间复杂度 | 第5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1 程序清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