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第8-9页 |
1.2.2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2.3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 第11-23页 |
2.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 第11-13页 |
2.1.1 人力资源 | 第11-12页 |
2.1.2 人力资源管理 | 第12-13页 |
2.2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 第13-14页 |
2.3 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14-17页 |
2.3.1 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14-15页 |
2.3.2 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15-17页 |
2.3.3 权变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17页 |
2.4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4.1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化 | 第17-18页 |
2.4.2 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 第18页 |
2.5 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 | 第18-19页 |
2.5.1 人力资源开发 | 第18页 |
2.5.2 人力资源规划 | 第18-19页 |
2.6 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 第19页 |
2.7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 | 第19-22页 |
2.8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农发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3.1 农发行简介 | 第23页 |
3.2 农发行人力资源现状 | 第23-24页 |
3.3 人力资源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3.3.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 第24-25页 |
3.3.2 劳动力市场状况 | 第25页 |
3.3.3 国家农业政策的导向 | 第25页 |
3.3.4 财政部及银监局的管理要求 | 第25页 |
3.3.5 国家事业单位的管理政策改革 | 第25页 |
3.3.6 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新业务发展的需要 | 第25-26页 |
3.4 农发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主要存在问题 | 第26-32页 |
3.4.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第26-29页 |
3.4.2 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农发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探讨 | 第32-39页 |
4.1 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 第32页 |
4.2 改进员工招聘和使用管理工作 | 第32-34页 |
4.2.1 坚持科学选人和用人 | 第32-33页 |
4.2.2 鼓励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 第33-34页 |
4.3 改进员工绩效管理工作 | 第34页 |
4.4 改进员工培训管理工作 | 第34-36页 |
4.4.1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第34-35页 |
4.4.2 做好培训规划 | 第35页 |
4.4.3 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 | 第35-36页 |
4.5 改进劳动关系管理工作 | 第36-37页 |
4.5.1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 第36页 |
4.5.2 建立学习型组织 | 第36-37页 |
4.5.3 加强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 | 第37页 |
4.6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 第37-39页 |
4.6.1 善于选择适宜的激励方式 | 第37-38页 |
4.6.2 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 | 第38页 |
4.6.3 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农发行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对策 | 第39-42页 |
5.1 变革阻力的来源 | 第39-40页 |
5.1.1 管理层的理念 | 第39页 |
5.1.2 固定的人事管理模式 | 第39页 |
5.1.3 习惯思维 | 第39页 |
5.1.4 个人利益和心理压力 | 第39-40页 |
5.2 应对策略 | 第40-42页 |
5.2.1 建立有效的薪酬体系 | 第40页 |
5.2.2 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 第40页 |
5.2.3 完善“进”“出”机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 | 第40-41页 |
5.2.4 抓住机遇,争取外部配套改革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