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时滞多变量系统解耦内模控制的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内模控制的发展第15-17页
        1.2.1 内模发展历程与研究方向第15-16页
        1.2.2 内模控制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 多变量系统的研究第17-18页
        1.3.1 多变量系统问题第17-18页
        1.3.2 多变量研究成果第18页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18-20页
第二章 基于内模Smith补偿控制器鲁棒整定方法第20-38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内模控制设计与性质第20-23页
        2.2.1 内模控制结构与设计第20-22页
        2.2.2 内模控制器的性质第22-23页
    2.3 内模控制性能分析第23-28页
        2.3.1 内模控制一般输出性能分析第23-25页
        2.3.2 内模控制鲁棒性能分析第25-28页
    2.4 时滞对选取控制方案的影响第28-29页
    2.5 基于内模Smith控制鲁棒整定方法第29-36页
        2.5.1 Smih控制结构及其与内模控制结构的等效第29-30页
        2.5.2 滤波器参数整定第30-32页
        2.5.3 性能分析第32-33页
        2.5.4 仿真实验第33-36页
    2.6 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时滞多变量系统分布式控制方法第38-5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时滞多变量系统特点及耦合性分析第38-41页
        3.2.1 时滞多变量系统的特点第38-39页
        3.2.2 系统耦合度分析第39-41页
    3.3 多变量解耦策略第41-43页
        3.3.1 静态解耦方法第41页
        3.3.2 动态解耦法第41-43页
    3.4 分布式控制策略设计第43-48页
        3.4.1 降耦广义传递函数第43页
        3.4.2 控制器设计第43-44页
        3.4.3 系统性能分析第44-45页
        3.4.4 实例仿真第45-48页
    3.5 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解耦控制设计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Smith解耦控制器新形式第50-52页
    4.3 控制器设计第52-54页
        4.3.1 Smith解耦控制器与内模控制器关系第52-53页
        4.3.2 内模控制器参数整定第53-54页
    4.3 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和一般性能指标第54-56页
        4.3.1 鲁棒稳定性分析第54-56页
        4.3.2 系统一般性能指标第56页
    4.5 一般回路解耦控制器设计第56-57页
    4.6 实例仿真第57-65页
        4.6.1 Smith控制仿真第57-63页
        4.6.2 一般回路控制仿真第63-65页
    4.7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基于反向解耦的完全Smith补偿控制器设计第66-80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完全Smith补偿设计第67-71页
        5.2.1 基于反向解耦的完全Smith补偿结构第67-69页
        5.2.2 解耦器的设计第69-71页
    5.3 控制参器设计及参数整定第71-73页
        5.3.1 控制器设计第71-72页
        5.3.2 参数整定第72-73页
    5.4 系统性能分析第73-74页
    5.5 实例仿真第74-79页
    5.6 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8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90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0-92页
附件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角形银纳米片复合结构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聚合物微粒及载药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