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聚合物微粒及载药微粒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1 超临界流体简介第14-16页
        1.1.1 超临界流体的定义第14页
        1.1.2 超临界CO_2特点第14-16页
    1.2 超临界流体制粒方法第16-23页
        1.2.1 超临界快速膨胀工艺(RESS)第17-18页
        1.2.2 气体抗溶剂工艺(GAS)第18-19页
        1.2.3 气溶胶溶剂萃取系统(ASES)第19-20页
        1.2.4 超临界流体对溶液的增强分散(SEDS)第20-21页
        1.2.5 气体饱和溶液制粒法(PGSS)第21-22页
        1.2.6 其他新出现的方法第22-23页
    1.3 药用聚合物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第23-27页
        1.3.1 药物输送系统第23-24页
        1.3.2 药用聚合物第24页
        1.3.3 尤特奇聚合物第24-26页
        1.3.4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传递系统应用第26-27页
    1.4 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的过程参数影响第27-30页
        1.4.1 压力的影响第27-28页
        1.4.2 温度的影响第28页
        1.4.3 溶剂和溶质(药物和包衣用聚合物)的影响第28-29页
        1.4.4 溶液浓度的影响第29-30页
    1.5 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0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GAS法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的研究第32-42页
    2.1 尤特奇S100简介第32-33页
    2.2 实验仪器与原料第33页
    2.3 GAS过程实验装置的搭建第33-35页
    2.4 GAS过程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的实验方法与表征第35-36页
        2.4.1 GAS过程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流程第35-36页
        2.4.2 实验表征与分析方法第36页
    2.5 GAS法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2.5.1 压力的影响第36-38页
        2.5.2 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2.5.3 温度的影响第39-40页
    2.6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ASES法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的研究第42-54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实验仪器与原料第42-43页
    3.3 ASES过程实验装置的搭建第43-44页
    3.4 ASES法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的实验步骤与分析表征第44-46页
        3.4.1 ASES过程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流程第44-45页
        3.4.2 实验表征与分析方法第45-46页
    3.5 ASES法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3页
        3.5.1 溶剂的选择第46页
        3.5.2 压力的影响第46-48页
        3.5.3 温度的影响第48-49页
        3.5.4 浓度的影响第49-51页
        3.5.5 溶液流速的影响第51-52页
        3.5.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ASES法制备尤特奇S100载药微粒第54-70页
    4.1 前言第54页
    4.2 实验仪器与原料第54-56页
    4.3 ASES过程实验装置的搭建第56-57页
    4.4 ASES法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的实验步骤与分析表征第57-60页
        4.4.1 ASES过程制备尤特奇S100微粒流程第57-58页
        4.4.2 实验表征与分析方法第58-60页
    4.5 实验数据分析第60-65页
        4.5.0 溶剂的选择第60页
        4.5.1 压力的影响第60-61页
        4.5.2 温度的影响第61-62页
        4.5.3 药物浓度的影响第62-63页
        4.5.4 药物包衣比例的影响第63-64页
        4.5.5 溶液流速的影响第64-65页
    4.6 FT-IR谱图分析第65-66页
    4.7 XRD分析第66页
    4.8 药物释放试验第66-68页
    4.9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80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0-81页
附件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滞多变量系统解耦内模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掺钴改性二氧化铅电极催化降解水中布洛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