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5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0页 |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1.1.2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9页 |
1.1.3 同行交流的感触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3-15页 |
2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自学能力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自学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能力的界定 | 第15-16页 |
2.1.3 自学能力的界定 | 第16页 |
2.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页 |
2.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3 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18-22页 |
3.1 太仓市明德高中高一学生自学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第18-19页 |
3.1.1 有关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8-19页 |
3.1.2 有关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9页 |
3.2 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3.2.1 化学必修模块的功能定位 | 第19-20页 |
3.2.2 教学现状分析 | 第20页 |
3.3 化学必修模块特点 | 第20-22页 |
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 第22-38页 |
4.1 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自学意识 | 第22-24页 |
4.2 精编导学学案,指明自学方向 | 第24-28页 |
4.3 组建合作小组,提供自学保障 | 第28-30页 |
4.4 活用教学素材,增加自学机会 | 第30-34页 |
4.5 开发微课资源,搭建自学平台 | 第34-38页 |
5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 第38-47页 |
5.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5.1.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5.1.2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5.1.3 研究步骤 | 第38页 |
5.1.4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38-39页 |
5.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案例 | 第39-42页 |
5.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策略的效果调查 | 第42-44页 |
5.3.1 学生方面 | 第42-44页 |
5.3.2 教师方面 | 第44页 |
5.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成果 | 第44-47页 |
5.4.1 学生方面 | 第45页 |
5.4.2 教师方面 | 第45-47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47-50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反思 | 第47-48页 |
6.3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论文作者在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8页 |
附录一 有关高一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调查表(学生卷) | 第53-54页 |
附录二 有关高一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调查表(教师卷) | 第54-56页 |
附录三 实验前后学生化学成绩原始表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