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研究综述分析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超限治理 | 第21-23页 |
2.1.2 高速公路超限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第25-27页 |
2.2.2 外部性理论 | 第27-28页 |
2.2.3 寻租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现状 | 第29-38页 |
3.1 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所取得的成绩 | 第29-31页 |
3.1.1 高速超限站 | 第29-30页 |
3.1.2 多部门联合治超 | 第30页 |
3.1.3 计重收费 | 第30-31页 |
3.2 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存在的不足 | 第31-35页 |
3.2.1 超限治理相关法律不规范 | 第31-33页 |
3.2.2 超限运输源头治理力度不够 | 第33-34页 |
3.2.3 执法不到位 | 第34-35页 |
3.2.4 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 | 第35页 |
3.3 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造成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3.3.1 管辖权界定不明晰 | 第36页 |
3.3.2 对超限治理源头重视度不够 | 第36页 |
3.3.3 利益链的存在 | 第36-37页 |
3.3.4 监督制度不健全 | 第37-38页 |
第4章 国内其它地区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38-44页 |
4.1 国内其他地区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概况 | 第38-41页 |
4.1.1 陕西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概况 | 第38-39页 |
4.1.2 山东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概况 | 第39-40页 |
4.1.3 山西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概况 | 第40-41页 |
4.2 国内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经验启示 | 第41-44页 |
4.2.1 实行计重收费制度 | 第41-42页 |
4.2.2 超限检测站点的建设 | 第42页 |
4.2.3 对超限运输的源头治理 | 第42-44页 |
第5章 推进河南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4-52页 |
5.1 健全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5.1.1 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界定执法权限 | 第44页 |
5.1.2 明确规范执法程序 | 第44-45页 |
5.1.3 完善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监督相关法规 | 第45页 |
5.2 清理超限运输源头 | 第45-47页 |
5.2.1 运输车辆统一标准 | 第45-46页 |
5.2.2 超限运输车辆改装单位一并处罚 | 第46页 |
5.2.3 加大对车辆改装的监督 | 第46页 |
5.2.4 收费站口设置超限站 | 第46-47页 |
5.3 打破利益链条以保证执法到位 | 第47-49页 |
5.3.1 限定执法人员人数并合理制定人员薪酬 | 第48页 |
5.3.2 规范私人卸货场 | 第48-49页 |
5.3.3 严格执法监督 | 第49页 |
5.4 完善监督体系 | 第49-52页 |
5.4.1 加强超限运输源头监督 | 第49-50页 |
5.4.2 对执法过程进行监督 | 第50页 |
5.4.3 多种监督方式交叉 | 第50-5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