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6-22页 |
2.1 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非公有制企业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流动党员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2.1 身份认同理论 | 第17-18页 |
2.2.2 组织行为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3 流动的现代性理论 | 第19-20页 |
2.2.4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苏州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实践 | 第22-38页 |
3.1 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流动党员管理背景 | 第22-25页 |
3.1.1 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简介 | 第22-23页 |
3.1.2 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党员情况 | 第23-24页 |
3.1.3 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党员管理情况 | 第24-25页 |
3.2 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试行 | 第25-35页 |
3.2.1 主要的做法 | 第25-29页 |
3.2.2 管理模式分析 | 第29-30页 |
3.2.3 管理模式对象调查和反馈 | 第30-31页 |
3.2.4 管理模式对象调查 | 第31-35页 |
3.2.5 管理模式对象反馈 | 第35页 |
3.3 存在不足 | 第35-36页 |
3.3.1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35-36页 |
3.3.2 政治权利保护不足 | 第36页 |
3.3.3 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价值体现不足 | 第36页 |
3.4 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4.1 理论指导不全面,制度不完善 | 第36-37页 |
3.4.2 党员权利保护未执行 | 第37页 |
3.4.3 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模范价值引导欠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优化思路 | 第38-44页 |
4.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 第38-39页 |
4.1.1 构建全市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4.1.2 健全市流动党员管理载体和机制 | 第39页 |
4.2 深入探索,有效保护流动党员政治权利 | 第39-40页 |
4.3 创新管理观念和思路,引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第40-44页 |
4.3.1 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第40页 |
4.3.2 突出党性教育,增强纪律观念 | 第40页 |
4.3.3 创新推进两个结合,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 | 第40-42页 |
4.3.4 创新管理的手段,发挥流动党员模范作用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