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第一章 蛋白质组研究的科学背景 | 第11-15页 |
1 基因组研究的成就 | 第11-12页 |
2 基因组研究的局限 | 第12-13页 |
3 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关系 | 第13-15页 |
3.1 蛋白质组的概念 | 第13页 |
3.2 蛋白质组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3页 |
3.3 蛋白质和基因组的关系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蛋白质组研究 | 第15-26页 |
1 蛋白质组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2 蛋白质组研究方法 | 第16-22页 |
2.1 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 | 第16-18页 |
2.2 蛋白质组的鉴定技术 | 第18-20页 |
2.2.1 图像分析技术 | 第18页 |
2.2.2 微量测序 | 第18页 |
2.2.3 生物质谱技术 | 第18-19页 |
2.2.4 氨基酸组分分析 | 第19-20页 |
2.3 蛋白质组数据库 | 第20页 |
2.4 蛋白质组研究的相关技术 | 第20-22页 |
2.4.1 蛋白质组重迭群 | 第20页 |
2.4.2 荧光双向差示凝胶电泳 | 第20-21页 |
2.4.3 蛋白质生物芯片 | 第21页 |
2.4.4 噬菌体展示 | 第21页 |
2.4.5 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21-22页 |
3 蛋白质组研究的进展 | 第22-26页 |
3.1 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组研究 | 第22-23页 |
3.2 简单真核生物蛋白质组研究 | 第23页 |
3.3 多细胞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组研究 | 第23-24页 |
3.4 植物蛋白质组研究 | 第24页 |
3.5 人类的蛋白质组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家蚕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研究 | 第26-31页 |
1 家蚕基因组研究 | 第26-28页 |
1.1 家蚕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6-27页 |
1.2 家蚕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功能基因研究 | 第27-28页 |
2 家蚕蛋白质组研究 | 第28-31页 |
2.1 家蚕蛋白质组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2.2 家蚕蛋白质组的研究 | 第29-31页 |
2.2.1 家蚕胚胎蛋白质组研究 | 第29页 |
2.2.2 家蚕组织、器官蛋白质组研究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质组研究 | 第31-35页 |
1 昆虫胚胎发育中的基因调控 | 第31-33页 |
1.1 母体基因 | 第31页 |
1.2 分节基因 | 第31-32页 |
1.3 同源异形基因 | 第32-33页 |
2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质组研究的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5-91页 |
第一章 家蚕卵黄蛋白组成及其胚胎时期的变化 | 第35-7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4页 |
1.1 材料和仪器 | 第37-38页 |
1.1.1 家蚕品种 | 第37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8页 |
1.2 家蚕卵黄蛋白质样品制备 | 第38-39页 |
1.3 家蚕卵黄蛋白质样品浓度的测定 | 第39-40页 |
1.4 家蚕卵黄蛋白质双向电泳 | 第40-41页 |
1.5 家蚕卵芮蛋白斑点的检测 | 第41-42页 |
1.6 家蚕卵黄蛋白貭电泳图谱分析 | 第42-44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4-70页 |
2.1 家蚕卵黄蛋白貭组成分析 | 第44-47页 |
2.2 品种间卵黄蛋白貭的比较 | 第47-49页 |
2.3 卵黄白质在胚胎发育中的变化 | 第49-70页 |
3 讨论 | 第70-73页 |
3.1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 | 第70-71页 |
3.2 家蚕催青期胚胎电泳图谱蛋白斑点的变化 | 第71-73页 |
第二章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斑点生物质谱鉴定 | 第73-91页 |
1 生物质谱鉴定蛋白质原理 | 第73-76页 |
1.1 生物质谱仪 | 第73-75页 |
1.2 生物质谱鉴定蛋白质原理 | 第75-76页 |
1.2.1 肽质量指纹谱鉴定蛋白质原理 | 第75页 |
1.2.2 串联质谱测定多肽序列原理 | 第75-76页 |
2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斑点的质谱分析 | 第76-91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76-78页 |
2.1.1 材料 | 第76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76页 |
2.1.3 方法 | 第76-78页 |
2.1.3.1 蛋白质银染斑点的原位酶解 | 第76-77页 |
2.1.3.2 MALDI-TOF-MS测定 | 第77-78页 |
2.1.3.3 质谱数据的数据库搜寻 | 第7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7页 |
2.3 讨论 | 第87-91页 |
2.3.1 蛋白质的原位酶解 | 第87-88页 |
2.3.2 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的催青期胚胎蛋白斑点的功能推测 | 第88-90页 |
2.3.3 蛋白斑点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录1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6-117页 |
附录2 本文所用缩写语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