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法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股权价值评估的应用--以乐视网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1 价值评估理论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企业股权价值的评估理论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创新点 | 第14页 |
2 收益法的理论基础及模型选择 | 第14-19页 |
2.1 收益法下股权价值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 收益法的价值论基础 | 第15页 |
2.2.1 效用价值论 | 第15页 |
2.2.2 边际效用价值论 | 第15页 |
2.2.3 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 | 第15页 |
2.3.收益模型 | 第15-18页 |
2.3.1 基于股息的股利折现模型 | 第16页 |
2.3.2 基于净利润的净利润折现模型 | 第16-17页 |
2.3.3 基于股权现金流的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 | 第17页 |
2.3.4 基于经济利润的剩余收益模型 | 第17-18页 |
2.4 收益法模型的选择 | 第18-19页 |
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特点与模型参数选择 | 第19-27页 |
3.1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9-21页 |
3.1.1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1.2 我国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3.2 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问题和机遇 | 第21-24页 |
3.2.1 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3.2.2 我国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机遇 | 第22-24页 |
3.3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行业特点与价值评估难点 | 第24-25页 |
3.3.1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特点 | 第24页 |
3.3.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价值评估难点 | 第24-25页 |
3.4 收益法模型参数的选择 | 第25-27页 |
3.4.1 收益额的确定 | 第25-26页 |
3.4.2 折现率的确定 | 第26-27页 |
4 乐视网企业股权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 第27-52页 |
4.1 乐视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7页 |
4.2 乐视网价值评估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5页 |
4.2.1 宏观分析 | 第27-28页 |
4.2.2 行业分析 | 第28-32页 |
4.2.3 微观分析 | 第32-35页 |
4.3 评估过程与结果 | 第35-52页 |
4.3.1 评估假设 | 第35-36页 |
4.3.2 收益期的确定 | 第36页 |
4.3.3 收益额的预测 | 第36-48页 |
4.3.4 折现率的确定 | 第48-50页 |
4.3.5 永续增长率 | 第50页 |
4.3.6 企业股权价值的计算 | 第50-51页 |
4.3.7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 第51-52页 |
5 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 第52-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Ⅰ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