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淡水鱼论文--罗非鱼(吴郭鱼)论文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17页
    1.1 水产饲料行业现状,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第14-15页
    1.2 鱼类氨基酸需要特征及其应用现状第15页
    1.3 研究对象第15页
    1.4 本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9页
    2.1 鱼类氨基酸营养研究第17-21页
        2.1.1 氨基酸性质及其分类第17页
        2.1.2 氨基酸在水产饲料行业应用第17-21页
    2.2 鱼类对氨基酸的需要第21-23页
        2.2.1 鱼类必需氨基酸定性定量研究第21页
        2.2.2 氨基酸需要量实验饲料第21-22页
        2.2.3 氨基酸需要量测定方法及评价统计方法第22-23页
    2.3 鱼类精氨酸需要研究进展第23-25页
        2.3.1 精氨酸的合成及生理功能第23-24页
        2.3.2 鱼类精氨酸需要量第24-25页
        2.3.3 精氨酸与赖氨酸的拮抗作用第25页
    2.4 鱼类苯丙氨酸需要研究进展第25-27页
        2.4.1 苯丙氨酸生理代谢功能第25-26页
        2.4.2 鱼类对苯丙氨酸的需要量第26-27页
    2.5 鱼类缬氨酸需要研究进展第27-29页
        2.5.1 缬氨酸代谢特点第27页
        2.5.2 鱼类对缬氨酸需要量研究进展第27-28页
        2.5.3 缬氨酸拮抗作用第28-29页
第三章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精氨酸需求的研究第29-43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3.2.1 实验饲料第29-31页
        3.2.2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第31-32页
        3.2.3 样品采集第32-33页
        3.2.4 指标测定及计算第33页
        3.2.5 数据处理第33-34页
    3.3 实验结果第34-39页
        3.3.1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第34-36页
        3.3.2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成分的影响第36-37页
        3.3.3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3.4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38页
        3.3.5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部分非特异免疫的影响第38-39页
    3.4 讨论第39-42页
        3.4.1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和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第39-40页
        3.4.2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鱼体组成的影响第40-41页
        3.4.3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41-42页
        3.4.4 饲料精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第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苯丙氨酸需求的研究第43-55页
    4.1 前言第43-4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4.2.1 试验饲料第44-45页
        4.2.2 试验鱼与饲养管理第45-46页
        4.2.3 样品采集第46-47页
        4.2.4 指标测定第47页
        4.2.5 数据处理第47-48页
    4.3 结果第48-52页
        4.3.1 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第48-49页
        4.3.2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成分的影响第49-50页
        4.3.3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4.3.4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1页
        4.3.5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前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4.4 讨论第52-54页
        4.4.1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第52-53页
        4.4.2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组成的影响第53页
        4.4.3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3-54页
        4.4.4 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前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4页
    4.5 结论第54-55页
第五章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缬氨酸需求的研究第55-67页
    5.1 前言第55页
    5.2 材料方法第55-59页
        5.2.1 实验饲料第55-57页
        5.2.2 实验鱼与饲养管理第57-58页
        5.2.3 样品采集第58页
        5.2.4 指标测定及计算第58-59页
        5.2.5 数据处理第59页
    5.3 实验结果第59-65页
        5.3.1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第59-61页
        5.3.2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成分的影响第61-62页
        5.3.3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5.3.4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63页
        5.3.5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肝脏、前肠和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第63-65页
    5.4 讨论第65-66页
        5.4.1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饲料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第65页
        5.4.2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组成的影响第65页
        5.4.3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65-66页
        5.4.4 饲料缬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肝脏、前肠和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第66页
    5.5 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附录一第78-79页
附录二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及生长相关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下一篇:兴国红鲤ERs、AR基因的克隆表达及EE2、MT暴露对幼鱼肝中ERs、AR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