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绪论 以精神场域为指向的大学文化生态 | 第15-53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5-21页 |
(一)本质使然:大学文化生态治理的研究视野 | 第17-18页 |
(二)现实必然:信息时代的大学文化生态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三)理论应然:精神场域的大学文化生态研究指向 | 第19-21页 |
二、研究旨意 | 第21-2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二)实践价值 | 第22页 |
三、相关研究 | 第22-44页 |
(一)大学文化生态治理研究 | 第22-29页 |
(二)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研究 | 第29-35页 |
(三)场域理论脉络下的大学文化生态研究 | 第35-44页 |
四、概念架构与分析框架 | 第44-47页 |
五、研究假设和视角 | 第47-49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47页 |
(二)研究视角 | 第47-49页 |
六、研究设计 | 第49-5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49-50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50-52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52-53页 |
第一章 大学文化生态的意蕴及治理构型 | 第53-75页 |
一、大学文化生态的立论溯源 | 第53-58页 |
(一)文治教化的改造过程 | 第53-55页 |
(二)文化生态的场域愿景 | 第55-58页 |
二、大学文化生态场域的意蕴省思 | 第58-64页 |
(一)关系思维和自主冲突的双重维度 | 第59-60页 |
(二)整体谐动与互动共生的生态属性 | 第60-61页 |
(三)资本拥有与兑换转化的场域动力 | 第61-63页 |
(四)惯习作用与行为策略的禀性系统 | 第63-64页 |
三、信息时代大学虚拟场域的形成与精神场域的衍变 | 第64-68页 |
(一)信息时代:大学虚拟之网 | 第64-66页 |
(二)文化生态:大学精神之网 | 第66-68页 |
四、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的分析框架建构 | 第68-73页 |
(一)大学文化生态场域的阻隔分析与启示 | 第68-70页 |
(二)“三域两网”:一个统整性的治理分析框架 | 第70-73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二章 形塑的大学教学文化生态 | 第75-87页 |
一、民主开放与流动生成的应然样态 | 第75-78页 |
(一)文化资本的差序课堂 | 第75-77页 |
(二)开放生成的生态课堂 | 第77-78页 |
二、课堂控制与生态迷失的实然状态 | 第78-81页 |
(一)场域形塑中教师惯习的无奈 | 第78-79页 |
(二)课堂控制下学生自主的缺失 | 第79-81页 |
三、基于状元现象的大学教学文化生态反思 | 第81-83页 |
(一)关于高考状元的调查引证 | 第81-82页 |
(二)教学文化生态场域的深层归因 | 第82-83页 |
四、信息时代创新大学教学文化生态 | 第83-85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三章 熏染的大学学术文化生态 | 第87-99页 |
一、自组织式入场与出场的应然样态 | 第87-90页 |
(一)自组生成与双重属性 | 第87-89页 |
(二)学科组织特征与学术权利延展 | 第89-90页 |
二、行政主导与学术泛化的实然状态 | 第90-92页 |
(一)行政权力主导僭越学术权利 | 第90-91页 |
(二)自上而下非自组织模式导致学术泛化 | 第91-92页 |
三、基于大学学术文化环境的调查辅证 | 第92-95页 |
(一)数据来源及统计 | 第93-94页 |
(二)数据分析与归因 | 第94-95页 |
四、信息时代革新大学学术文化生态 | 第95-97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四章 僭越的大学管理文化生态 | 第99-111页 |
一、大学管理自治的应然样态 | 第99-101页 |
(一)对外追求自治的历史变迁 | 第99-100页 |
(二)对内和谐共生的管理运行 | 第100-101页 |
二、自治与控制并存的实然状态 | 第101-105页 |
(一)对外办学自主权被弱化 | 第101-103页 |
(二)对内决策体系交错复杂 | 第103-104页 |
(三)大学管理的教育性遮蔽 | 第104-105页 |
三、基于个案调研的大学管理文化阻隔探究 | 第105-107页 |
(一)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调研为例 | 第105-106页 |
(二)大学管理文化场域阻隔的根源剖析 | 第106-107页 |
四、信息时代催新大学管理文化生态 | 第107-108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08-111页 |
第五章 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的三域关联与流变 | 第111-135页 |
一、教学与学术文化场域的对立统一 | 第111-116页 |
(一)教学乃大学存在之要义 | 第111-113页 |
(二)大学之大关键在学术 | 第113-116页 |
二、学术与管理文化场域的张力相持 | 第116-120页 |
(一)大学管理中的学术文化 | 第116-117页 |
(二)价值取向中的二元融合 | 第117页 |
(三)从职称评审政策调整反观管理与学术的张力 | 第117-120页 |
三、教学、学术与管理文化场域的冲突衍变 | 第120-126页 |
(一)教师与管理者的角色冲突 | 第121-123页 |
(二)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关联 | 第123-124页 |
(三)教职工评优表彰的个案反思 | 第124-126页 |
四、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的趋势流变 | 第126-132页 |
(一)信息时代共享教育的到来 | 第126-127页 |
(二)信息时代对大学文化生态的冲击与隐忧:以重庆市调研为例 | 第127-132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32-135页 |
第六章 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的三域治理机制 | 第135-171页 |
一、虚拟教学共同体:大学教学文化生态治理方略选择 | 第136-143页 |
(一)教学双向涅槃的自然生成与必然趋势 | 第136-138页 |
(二)信息技术催生虚拟教学共同体 | 第138-139页 |
(三)虚拟教学共同体的模型构造设计 | 第139-143页 |
二、矩阵式学术联盟:大学学术文化生态治理路径机制 | 第143-148页 |
(一)在学术与行政的权力耦合中致力学术 | 第143-144页 |
(二)信息时代凸显学术作为的群体与个体 | 第144-146页 |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矩阵式学术联盟创建及实现 | 第146-148页 |
三、智慧型校本管理:大学管理文化生态治理策略取向 | 第148-159页 |
(一)信息环境撬动大学管理结构主体整合 | 第149-150页 |
(二)智慧型校本管理的校园模型体系构建 | 第150-155页 |
(三)智慧型校本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第155-159页 |
四、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逻辑归结 | 第159-167页 |
(一)关系思维的多元嵌入 | 第160-162页 |
(二)开放协同的路径联动 | 第162-165页 |
(三)文化规制的合作包容 | 第165-167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167-171页 |
结语 三域治理中的大学精神场域生成 | 第171-17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75-191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175-187页 |
二、英文文献 | 第187-191页 |
附录 | 第191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第191-201页 |
问卷1大学学术研究环境调查问卷 | 第191-192页 |
问卷2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情况调查问卷 | 第192-194页 |
问卷3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学生) | 第194-197页 |
问卷4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家长) | 第197-199页 |
问卷5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教师) | 第199-201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201-203页 |
提纲1 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访谈提纲 | 第201-202页 |
提纲2 大学职员职称评审访谈提纲 | 第202-203页 |
后记 | 第203-206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