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引导性经营:村户联结与村治权威的重构--基于鲁西北姜庄村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部分第10-19页
    一、研究缘起及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起点及基础脉络第11-15页
        (一) 村户联结的理论渊源第11-14页
        (二) 对于权威的界定和对中国乡村权威的理论研究第14-15页
    三、研究框架的构建与思路发展第15-16页
    四、研究方法与手段第16-18页
        (一) 研究方法第16页
        (二) 技术路线第16-17页
        (三) 个案村庄素描第17-18页
    五、核心概念介绍第18-19页
        (一) 引导性经营第18页
        (二) 村户联结第18-19页
第二章 引导前的村落境况第19-25页
    一、作为“维持性组织”的村委会第19-20页
        (一) 提留款与计划生育第19页
        (二) 渐渐少了的“公事”第19-20页
    二、“各自为战”状态中的农户第20-22页
        (一) “水浇地”里的合作第20-21页
        (二) “半熟人”村庄第21-22页
    三、市场化冲击下的“小农村”第22-23页
        (一) 种粮者的生存困境第22页
        (二) 从小康到致富的囹圄第22-23页
    四、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引导性经营下的村户联结第25-40页
    一、整顿规划——为引导村庄奠基第25-27页
        (一) 乡村新角色的崛起第25页
        (二) 畅通村庄第25-26页
        (三) “户户通”的水泥路第26-27页
        (四) 规划下的“地理联结”第27页
    二、借政策“东风”——与大学生村官的合作第27-31页
        (一) 奶牛养殖的渊源第27-28页
        (二) 巧用政策和企业入村第28-29页
        (三) 奶牛场的“第一桶金”第29-30页
        (四) 新的村户联结形式开始显现第30-31页
    三、向土地要“金子”——从“大包干”到合作社第31-35页
        (一) 荒山上的硕果第31-32页
        (二) 南刘屯的考察和村书记的示范效应第32-33页
        (三) 挫折和合作社的成立第33-35页
        (四) 核桃联结起的村与户第35页
    四、一箭双雕——苗木花卉基地的成长第35-38页
        (一) 第一个村户合作的产业第36页
        (二) 村资的增加和中老年人的“忙头”第36-37页
        (三) 村庄的美化第37页
        (四) 新的村户“共同体”的出现第37-38页
    五、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村户联结下的新农村第40-48页
    一、产业群带动下村与户的双赢第40-42页
        (一) 从“愁娶”到“愁嫁”的变化第40-41页
        (二) “欠债村”变“福利村”第41-42页
    二、多重联结基础上的村户结构变动第42-44页
        (一) 产业群发展下利益链的形成第42-43页
        (二) 文化广场上的“人情网”第43页
        (三) 村户联结下的结构变动第43-44页
    三、村治权威的重构第44-48页
        (一) 姜庄的名片第44-46页
        (二) 村书记的独白第46-48页
第五章 进一步讨论与总结第48-52页
    一、引导性经营锻造了新的村户联结基础第48-49页
    二、村户联结的基础重塑了村治权威第49-50页
    三、权威重构和秩序的稳定第50-51页
    四、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治理困境:基于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对应关系研究--以皖南巧峰村为个案
下一篇:信息状态的韵律标记研究--以12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口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