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治理困境:基于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对应关系研究--以皖南巧峰村为个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9页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第10-13页
        (一) 关于乡村治理的几种研究视角第10-11页
        (二) 对于集体产权制度的研究第11-12页
        (三) 对于产权制度与乡村治理关联的研究第12-13页
    三、研究框架第13页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13-14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六、个案村庄概况第15-19页
第二章 集体化时期: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聚合团结第19-25页
    一、集体林权制度的形成第19-20页
        (一) 土地改革时期:分林到户第19-20页
        (二) 农业合作化时期:山林入社第20页
        (三) 人民公社时期: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第20页
    二、集体林场的诞生第20-22页
        (一) “山权归大队”第21页
        (二) 成立大队林场第21-22页
    三、山林权属“回忆性”调查会第22-24页
    四、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农村改革后: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分化脱嵌第25-37页
    一、八十年代的林业“三定”改革第25-28页
        (一) 林业“三定”与“两山合一山”第25-27页
        (二) 林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第27-28页
    二、“东南坑”山场转让事件第28-33页
        (一)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第28-29页
        (二) “东南坑”山场转让过程第29-31页
        (三) 合同签订背后的谜团第31-33页
    三、集体林场经营体制的诟病第33-35页
    四、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林改确权后: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冲突博弈第37-53页
    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37-41页
        (一) 集体林场:分散还是保留?第37-38页
        (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素描第38-41页
    二、六小组与村集体间的林权纷争第41-47页
        (一) “蕨节坑”权属之争第41-43页
        (二) 三次上访,四次答复第43-46页
        (三) 集体林场陷入困境第46-47页
    三、集体林场的改制转型第47-52页
        (一) 变革的呼声与换届的契机第47-49页
        (二) 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第49-50页
        (三) 集体林场改制的路径选择第50-52页
    四、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探讨第53-59页
    一、建国以后乡村治理的核心特质第53-55页
        (一) 集体产权与集体治权的结合第53-54页
        (二) 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对应变化第54-55页
    二、利益相关: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联结基础第55-56页
        (一) 共同利益与比较利益第55页
        (二) 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第55-56页
    三、破解“集体之困境”:产权单元与治理单元的有机契合第56-59页
        (一) 失败的案例:无产权基础的新治理单元划分第57-58页
        (二) 新的探索:自治单元下沉的尝试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益关联:农民合作有效实现的经济基础--基于湖北马鞍山村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引导性经营:村户联结与村治权威的重构--基于鲁西北姜庄村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