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结构 | 第9页 |
1.4 本文拟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2章 消费者隐私权的一般理论 | 第10-18页 |
2.1 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 | 第10-13页 |
2.1.1 隐私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11页 |
2.1.2 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关系 | 第11-13页 |
2.2 消费者隐私权基础理论 | 第13-18页 |
2.2.1 消费者隐私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3-15页 |
2.2.2 消费者隐私权的价值 | 第15-18页 |
第3章 消费者隐私权面临的侵害以及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18-26页 |
3.1 消费者隐私权面临的侵害 | 第18-20页 |
3.1.1 对消费者隐私的不当收集 | 第18-19页 |
3.1.2 对消费者隐私的不当分析利用 | 第19-20页 |
3.1.3 对消费者隐私的非法交易 | 第20页 |
3.2 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20-26页 |
3.2.1 法律层面 | 第21-23页 |
3.2.2 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 | 第23-24页 |
3.2.3 国际条约 | 第24页 |
3.2.4 我国的立法现状存在的不足 | 第24-26页 |
第4章 消费者隐私权比较法研究 | 第26-32页 |
4.1 英美法系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立法 | 第26-30页 |
4.1.1 欧盟 | 第26-27页 |
4.1.2 美国 | 第27-29页 |
4.1.3 香港地区 | 第29-30页 |
4.2 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的立法 | 第30-32页 |
4.2.1 日本 | 第30页 |
4.2.2 德国 | 第30-31页 |
4.2.3 台湾地区 | 第31-32页 |
第5章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机制构建 | 第32-37页 |
5.1 立法先行 | 第32-34页 |
5.1.1 宏观立法构想 | 第32-33页 |
5.1.2 具体立法措施 | 第33-34页 |
5.2 司法、行政并重 | 第34-35页 |
5.2.1 加强行政监督 | 第34页 |
5.2.2 完善司法救济路径 | 第34-35页 |
5.3 社会途径完善 | 第35-37页 |
5.3.1 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 第35-36页 |
5.3.2 加强行业自律 | 第36-37页 |
5.3.3 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 第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