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储氢材料的分类 | 第12-20页 |
1.1.1 金属储氢材料 | 第12-19页 |
1.1.1.1 AB_5型储氢合金 | 第12-13页 |
1.1.1.2 AB_2型贮氢合金 | 第13页 |
1.1.1.3 AB型贮氢合金 | 第13-14页 |
1.1.1.4 A_2B型Mg_2Ni合金 | 第14-18页 |
1.1.1.5 V基固溶体 | 第18页 |
1.1.1.6 改性的二元氢化物 | 第18-19页 |
1.1.2 碳质储氢材料 | 第19页 |
1.1.3 络合物储氢材料 | 第19页 |
1.1.4 有机储氢材料 | 第19-20页 |
1.2 计算原理 | 第20-22页 |
1.2.1 第一性原理 | 第20-21页 |
1.2.2 本文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第二章 氢在Mg_2Ni(100)面的吸附及扩散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晶体结构模型 | 第29-31页 |
2.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1-36页 |
2.3.1 清洁的Mg_2Ni(100)面的电子结构 | 第31页 |
2.3.2 清洁的Mg_2Ni(100)面H原子的吸附 | 第31-33页 |
2.3.3 氢原子在清洁的Mg_2Ni(100)表面的扩散 | 第33-34页 |
2.3.4 吸氢后Mg_2Ni(100)面的差分电荷密度图 | 第34-35页 |
2.3.5 吸氢后Mg_2Ni(100)面的态密度图 | 第35-36页 |
2.4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Ag、Ti对Mg_2Ni吸氢动力学的影响 | 第39-5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MMg_(11)Ni_6(M=Ag、Ti)表面模型 | 第39-40页 |
3.3 结果讨论及分析 | 第40-52页 |
3.3.1 氢在AgMg_(11)Ni_6(100)面的吸附及扩散 | 第40-46页 |
3.3.1.1 AgMg_(11)Ni_6(100)面的电子结构 | 第40-41页 |
3.3.1.2 氢原子在AgMg_(11)Ni_6(100)面的吸附 | 第41-43页 |
3.3.1.3 AgMg_(11)Ni_6(100)面氢原子的扩散 | 第43-44页 |
3.3.1.4 吸氢后AgMg_(11)Ni_6(100)面的电荷密度图 | 第44页 |
3.3.1.5 吸氢后AgMg_(11)Ni_6(100)面的态密度图 | 第44-46页 |
3.3.2 氢在TiMg_(11)Ni_6(100)表面的吸附及扩散 | 第46-52页 |
3.3.2.1 TiMg_(11)Ni_6(100)表面的态密度图 | 第46-47页 |
3.3.2.2 TiMg_(11)Ni_6(100)表面氢原子的吸附 | 第47-48页 |
3.3.2.3 氢原子在TiMg_(11)Ni_6(100)面的扩散 | 第48-49页 |
3.3.2.4 吸氢TiMg_(11)Ni_6(100)面的差分电荷密度图 | 第49-50页 |
3.3.2.5 吸氢TiMg_(11)Ni_6(100)面的电子结构 | 第50-52页 |
3.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四章 Pd、Zr、Zn、Mn对氢在Mg_2Ni(100)表面吸附及扩散的影响 | 第55-83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Mg_(12)Ni_5M(M=Pd、Zr、Zn、Mn)表面模型 | 第56页 |
4.3 结果分析讨论 | 第56-78页 |
4.3.1 H原子在Mg_(12)Ni_5Pd(100)面的吸附及扩散 | 第56-62页 |
4.3.1.1 Mg_(12)Ni_5Pd(100)面的态密度图 | 第56-57页 |
4.3.1.2 氢原子在Mg_(12)Ni_5Pd(100)面的吸附 | 第57-59页 |
4.3.1.3 Mg_(12)Ni_5Pd(100)面氢原子的扩散 | 第59页 |
4.3.1.4 吸氢后Mg_(12)Ni_5Pd(100)表面的电荷密度图 | 第59-60页 |
4.3.1.5 吸氢后Mg_(12)Ni_5Pd(100)表面的电子结构 | 第60-62页 |
4.3.2 H原子在Mg_(12)Ni_5Zr(100)表面的吸附及扩散 | 第62-67页 |
4.3.2.1 Mg_(12)Ni_5Zr(100)表面的态密度图 | 第62-63页 |
4.3.2.2 氢原子在Mg_(12)Ni_5Zr(100)表面的吸附 | 第63-64页 |
4.3.2.3 Mg_(12)Ni_5Zr(100)表面氢原子的扩散 | 第64-65页 |
4.3.2.4 吸氢后Mg_(12)Ni_5Zr(100)表面的电荷密度图 | 第65-66页 |
4.3.2.5 吸氢后Mg_(12)Ni_5Zr(100)表面的态密度图 | 第66-67页 |
4.3.3 H原子在Mg_(12)Ni_5Zn(100)面的吸附及扩散 | 第67-72页 |
4.3.3.1 Mg_(12)Ni_5Zn(100)面的态密度图 | 第67-68页 |
4.3.3.2 氢原子在Mg_(12)Ni_5Zn(100)面的吸附 | 第68-69页 |
4.3.3.3 Mg_(12)Ni_5Zn(100)面氢原子的扩散 | 第69-70页 |
4.3.3.4 吸氢后Mg_(12)Ni_5Zn(100)面的电荷密度图 | 第70-71页 |
4.3.3.5 吸氢后Mg_(12)Ni_5Zn(100)面的电子结构 | 第71-72页 |
4.3.4 Mg_(12)Ni_5Mn(100)表面H原子的吸附及扩散 | 第72-78页 |
4.3.4.1 Mg_(12)Ni_5Mn(100)表面的电子结构 | 第72-73页 |
4.3.4.2 氢原子在Mg_(12)Ni_5Mn(100)面的吸附 | 第73-75页 |
4.3.4.3 Mg_(12)Ni_5Mn(100)表面氢原子的扩散 | 第75-76页 |
4.3.4.4 吸氢后Mg_(12)Ni_5Mn(100)面的差分电荷密度图 | 第76页 |
4.3.4.5 吸氢后Mg_(12)Ni_5Mn(100)面的态密度图 | 第76-78页 |
4.4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6页 |
5.1 总结 | 第83-85页 |
5.1.1 H原子在Mg_2Ni表面的扩散 | 第83页 |
5.1.2 氢在AgMg_(11)Ni_6(100)表面和TiMg_(11)Ni_6(100)表面的扩散 | 第83-84页 |
5.1.3 氢在Mg_(12)Ni_5Pd(100)面和Mg_(12)Ni_5Zn(100)面的扩散 | 第84页 |
5.1.4 氢在Mg_(12)Ni_5Zr(100)面和Mg_(12)Ni_5Mn(100)面的扩散 | 第84-8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