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2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1.2 国外激光功率稳定技术的发展 | 第16页 |
| 1.3 国内激光功率稳定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中波红外激光功率稳定技术 | 第19-27页 |
| 2.1 中波红外激光器发展 | 第19-20页 |
| 2.2 氦氖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及功率不稳定性 | 第20-22页 |
| 2.3 激光功率稳定技术 | 第22-23页 |
| 2.3.1 激光功率调制方法分类 | 第22页 |
| 2.3.2 激光功率外调制技术 | 第22-23页 |
| 2.4 声光调制器的原理 | 第23-26页 |
| 2.4.1 声光效应 | 第23-24页 |
| 2.4.2 拉曼-奈斯衍射 | 第24-25页 |
| 2.4.3 布拉格衍射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中波红外激光功率稳定系统设计 | 第27-39页 |
| 3.1 中波红外激光功率稳定系统 | 第27页 |
| 3.2 光路结构设计 | 第27-34页 |
| 3.2.1 声光调制器 | 第28-31页 |
| 3.2.2 其他光学装置 | 第31-32页 |
| 3.2.3 系统的光路调节 | 第32-34页 |
| 3.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4-37页 |
| 3.3.1 光电转换-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 第34-36页 |
| 3.3.2 数据采集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中波红外激光功率稳定控制算法设计 | 第39-47页 |
| 4.1 PID算法介绍 | 第39-41页 |
| 4.1.1 控制参数对控制能力的影响 | 第40页 |
| 4.1.2 常规PID控制算法的问题 | 第40-41页 |
| 4.2 中波红外激光功率稳定控制算法设计 | 第41-46页 |
| 4.2.1 数字滤波 | 第42页 |
| 4.2.2 参数的选择 | 第42-44页 |
| 4.2.3 系统算法流程图和仿真结果 | 第44-4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 | 第47-57页 |
| 5.1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5.1.1 激光功率稳定度评价标准 | 第47页 |
| 5.1.2 关闭控制系统激光输出功率分析 | 第47-48页 |
| 5.1.3 激光器不加控制时的输出功率分析 | 第48-49页 |
| 5.2 实验误差分析 | 第49-56页 |
| 5.2.1 激光器预热时间对激光功率稳定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5.2.2 杜瓦瓶室内液氮灌入时间对激光功率稳定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2.3 设定不同的系统稳定功率值对激光功率稳定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 5.2.4 探测器暗电流对激光功率稳定度的影响 | 第53-5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 6.1 总结 | 第57页 |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