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 1.2.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3.2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集成成像处理框架搭建 | 第20-32页 |
| 2.1 集成成像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2.2 集成成像处理框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 第21-29页 |
| 2.2.1 系统架构 | 第21-23页 |
| 2.2.2 相机阵列虚拟记录算法的实现 | 第23-29页 |
| 2.3 相机阵列虚拟记录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29-30页 |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基于光线追迹的微单元图像阵列生成方法研究 | 第32-48页 |
| 3.1 光线追迹的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 3.2 采集系统的基本实现步骤 | 第36-39页 |
| 3.3 采集系统的并行实现 | 第39-42页 |
| 3.4 仿真实验与性能评估 | 第42-46页 |
| 3.4.1 微单元图像分辨率对程序速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4.2 微单元图像个数对程序速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基于RGB-D相机的计算集成成像采集系统研究 | 第48-72页 |
| 4.1 集成成像采集系统的分类 | 第48-51页 |
| 4.2 Kinect RGB-D相机的基本原理与问题 | 第51-53页 |
| 4.3 多帧图像校准融合的基本原理 | 第53-58页 |
| 4.3.1 多帧图像校准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分类 | 第53-54页 |
| 4.3.2 迭代最近点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4-56页 |
| 4.3.3 模型的表示方法 | 第56-58页 |
| 4.4 迭代校准算法的实现原理 | 第58-62页 |
| 4.5 微单元图像生成过程的基本原理 | 第62-64页 |
| 4.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71页 |
| 4.6.1 不同的物距对生成结果的影响 | 第65-67页 |
| 4.6.2 相机阵列在不同观察点虚拟拍摄对生成结果的影响 | 第67-71页 |
| 4.7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 1. 基本情况 | 第80页 |
| 2. 教育背景 | 第80页 |
| 3.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