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本体模型及其在信息安全评估领域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1.2.1 利用本体的结构信息计算概念间的语义相似性第21-24页
        1.2.2 基于本体推理的安全策略语义匹配研究第24-25页
        1.2.3 软件安全定性定量分析概述第25-27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28-30页
第二章 网络和计算机攻击建模及应用研究第30-57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背景知识及相关工作第31-41页
        2.2.1 本体构建相关知识第31-38页
        2.2.2 与攻击分类相关的工作第38-39页
        2.2.3 与安全本体相关的工作第39-41页
    2.3 网络和计算机攻击的分类第41-45页
        2.3.1 攻击影响第42-43页
        2.3.2 攻击向量第43-44页
        2.3.3 攻击目标第44页
        2.3.4 漏洞第44-45页
    2.4 攻击本体建模第45-51页
        2.4.1 攻击影响本体第46页
        2.4.2 攻击向量本体第46-49页
        2.4.3 攻击目标本体第49-50页
        2.4.4 漏洞本体第50-51页
    2.5 本体在安全评估领域中的应用第51-56页
        2.5.1 安全评估模型第52-53页
        2.5.2 安全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第53-54页
        2.5.3 案例分析第54-56页
    2.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使用攻击本体和CVSS量化分析软件安全第57-78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背景知识和相关工作第58-64页
        3.2.1 漏洞和CVSS第58-60页
        3.2.2 漏洞本体描述第60-63页
        3.2.3 相关工作第63-64页
    3.3 软件安全量化分析第64-66页
        3.3.1 软件安全的度量等式第64-66页
        3.3.2 倒U模型第66页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6-75页
        3.4.1 识别对软件安全影响最大的脆弱性第68-70页
        3.4.2 测量不同版本软件的风险第70-72页
        3.4.3 测量不同软件的风险第72-75页
    3.5 方法比较与讨论第75-76页
    3.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四章 基于本体推理的安全策略匹配研究第78-96页
    4.1 引言第78-80页
    4.2 背景知识与相关工作第80-83页
        4.2.1 支持数量约束的描述逻辑第80-81页
        4.2.2 相关研究工作第81-83页
    4.3 策略匹配方法第83-86页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86-93页
        4.4.1 本体推理分析第87-90页
        4.4.2 基于匹配算法的用例分析第90-93页
    4.5 方法比较与讨论第93-95页
    4.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利用本体结构信息的概念语义相似性计算方法研究第96-123页
    5.1 引言第96-98页
    5.2 相关工作第98-100页
    5.3 语义相似性测量方法第100-107页
        5.3.1 本体的结构信息在语义相似性测量中的应用第101-103页
        5.3.2 NTL混合方法介绍第103-105页
        5.3.3 SNTL边缘计数法介绍第105-107页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07-118页
        5.4.1 混合方法下的语义相似性测量第107-111页
        5.4.2 边缘计数法下的语义相似性测量第111-112页
        5.4.3 语义相似性测量的实现第112-113页
        5.4.4 度量等式中参数的分析第113-116页
        5.4.5 本方法在信息内容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第116-118页
    5.5 方法比较与讨论第118-121页
    5.6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7页
    6.1 总结第123-126页
    6.2 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139-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核缓存系统优化及评测研究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动态演变特性及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