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3页 |
1.1 多核缓存系统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 工作动机及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1.2.1 现有体系结构评测工作 | 第17-18页 |
1.2.2 数据预取等缓存系统优化工作 | 第18-19页 |
1.2.3 多核缓存模拟器相关工作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20-21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现有众核缓存微体系结构评测 | 第23-53页 |
2.1 引言 | 第23-25页 |
2.2 Intel Xeon Phi众核处理器背景知识 | 第25-27页 |
2.2.1 Xeon Phi众核体系结构 | 第25-26页 |
2.2.2 软件编程环境 | 第26-27页 |
2.3 工作动机及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4 缓存微体系结构评测方法 | 第29-33页 |
2.4.1 极短时间事件评测方法 | 第29-30页 |
2.4.2 评测影响因素及设计原则 | 第30-33页 |
2.5 微基准测试实现及评测结果 | 第33-50页 |
2.5.1 延时评测 | 第34-37页 |
2.5.2 软件预取评测 | 第37-40页 |
2.5.3 硬件预取评测 | 第40-44页 |
2.5.4 片外访存带宽评测 | 第44-49页 |
2.5.5 缓存微体系结构评测参数汇总 | 第49-50页 |
2.6 讨论 | 第50页 |
2.7 小结 | 第50-53页 |
第三章 多级缓存系统下的协同数据预取 | 第53-83页 |
3.1 引言 | 第53-55页 |
3.2 工作动机与相关研究 | 第55-59页 |
3.2.1 多级缓存下协同软件预取的动机 | 第55-57页 |
3.2.2 数据预取相关工作 | 第57-59页 |
3.3 多级缓存下的协同预取 | 第59-66页 |
3.3.1 协同软件预取的对象 | 第60-61页 |
3.3.2 协同软件预取插入位置 | 第61-62页 |
3.3.3 协同软件预取的时间点 | 第62-65页 |
3.3.4 同时多线程下的协同软件预取 | 第65-66页 |
3.4 分级协同软件预取编译器框架 | 第66-68页 |
3.5 实验评测 | 第68-77页 |
3.5.1 实验环境 | 第69-70页 |
3.5.2 单线程协同预取结果 | 第70-75页 |
3.5.3 多线程协同预取结果 | 第75-76页 |
3.5.4 同时多线程协同预取结果 | 第76-77页 |
3.6 讨论 | 第77-81页 |
3.6.1 与基于帮助线程的预取技术的比较 | 第77-79页 |
3.6.2 分级协同预取算法在乱序多核处理器上的应用 | 第79-81页 |
3.7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多核缓存模拟器扩展研究 | 第83-113页 |
4.1 引言 | 第83-86页 |
4.2 工作动机与相关研究 | 第86-92页 |
4.2.1 主流多核模拟器及其组织方式 | 第86-87页 |
4.2.2 紧耦合多核模拟器局限性 | 第87-89页 |
4.2.3 松耦合可扩展模拟器相关工作 | 第89-90页 |
4.2.4 模拟器加速相关工作 | 第90-92页 |
4.3 松耦合可扩展缓存模拟器精确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92-100页 |
4.3.1 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2-94页 |
4.3.2 各因素影响评估 | 第94-100页 |
4.4 松耦合周期精确可扩展缓存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 第100-105页 |
4.4.1 设计概要 | 第100-101页 |
4.4.2 各影响因素出错检测机制 | 第101-103页 |
4.4.3 各影响因素出错恢复机制 | 第103-105页 |
4.5 可扩展体系结构无关通用接口设计 | 第105-107页 |
4.5.1 功能/时序模拟模块交互接口设计 | 第105-106页 |
4.5.2 片上系统应用程序扩展库接口设计 | 第106-107页 |
4.6 Transformer性能评估 | 第107-109页 |
4.7 Transformer可扩展性评测 | 第109-111页 |
4.7.1 新功能/时序模拟模块扩展评估 | 第109-110页 |
4.7.2 基于FPGA的IP核扩展评估 | 第110-111页 |
4.8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113-11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