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概述 | 第12-18页 |
1.1.1 IBDV的病原学特征 | 第12-13页 |
1.1.2 IBD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3-15页 |
1.1.3 IBDV的防控 | 第15页 |
1.1.4 IBDV相关疫苗的研究 | 第15-18页 |
1.2 乳酸菌作为口服疫苗递呈载体概述 | 第18-21页 |
1.2.1 乳酸菌益生特性 | 第19-20页 |
1.2.2 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 | 第20页 |
1.2.3 乳酸菌免疫调节功能 | 第20-21页 |
1.2.4 乳酸菌作为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3 鼠伤寒沙门氏菌侵袭蛋白RCK蛋白概述 | 第21-23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L.Lactis-VP2的构建及表达 | 第25-41页 |
2.1 材料 | 第25-26页 |
2.1.1 质粒及菌株 | 第25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1.4 主要溶剂及配制 | 第25-26页 |
2.2 方法 | 第26-32页 |
2.2.1 L.Lactis-VP2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30页 |
2.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0页 |
2.2.3 重组乳酸菌VP2蛋白的表达及分析 | 第30-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3.1 目的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32-33页 |
2.3.2 目的片段和pNZ8149载体质粒的酶切结果 | 第33-34页 |
2.3.3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2.3.4 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VP2蛋白表达结果 | 第35-36页 |
2.3.5 重组VP2蛋白表达位置的检测结果 | 第36页 |
2.3.6 重组VP2蛋白表达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2.3.7 重组VP2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7-38页 |
2.3.8 密码子优化前后表达效果的对比结果 | 第38页 |
2.3.9 重组VP2蛋白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2.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鼠伤寒沙门氏菌RCK蛋白重组乳酸乳球菌L.Lactis-RCK的构建和表达及粘附细胞能力的检测 | 第41-55页 |
3.1 材料 | 第41-42页 |
3.1.1 细胞、质粒及菌株 | 第4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3.1.4 主要溶剂及配制 | 第42页 |
3.2 方法 | 第42-47页 |
3.2.1 L.Lactis-RCK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3.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4-45页 |
3.2.3 重组乳酸菌RCK蛋白的表达及分析 | 第45-46页 |
3.2.4 重组RCK乳酸菌细胞粘附性实验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3.3.1 RCK蛋白基因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47页 |
3.3.2 RCK蛋白基因和pNZ8149载体质粒的酶切结果 | 第47-48页 |
3.3.3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48-49页 |
3.3.4 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RCK蛋白表达结果 | 第49-50页 |
3.3.5 重组RCK蛋白表达位置的检测结果 | 第50-51页 |
3.3.6 重组RCK乳酸菌细胞粘附性和侵入 | 第51-52页 |
3.3.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RCK乳酸菌细胞粘附和侵入 | 第52-53页 |
3.4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RCK蛋白和VP2蛋白融合表达重组L.Lactis-VP2-RCK乳酸乳球菌的构建和表达及粘附细胞能力的检测 | 第55-69页 |
4.1 材料 | 第55-56页 |
4.1.1 质粒及菌株 | 第55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55-56页 |
4.2 方法 | 第56-60页 |
4.2.1 L.Lactis-VP2-RCK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58页 |
4.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8页 |
4.2.3 重组乳酸菌VP2-RCK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分析 | 第58-59页 |
4.2.4 重组L.Lactis-VP2-RCK乳酸菌细胞粘附性实验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4.3.1 VP2片段PCR扩增结果 | 第60-61页 |
4.3.2 VP2片段和L.Lactis-RCK载体质粒的酶切结果 | 第61-62页 |
4.3.3 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62-63页 |
4.3.4 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重组VP2-RCK融合蛋白表达结果 | 第63-64页 |
4.3.5 重组VP2-RCK融合蛋白表达位置的检测结果 | 第64页 |
4.3.6 重组VP2蛋白表达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64页 |
4.3.7 重组VP2-RCK蛋白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第64-65页 |
4.3.8 重组RCK乳酸菌细胞粘附性和侵入 | 第65页 |
4.3.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VP2-RCK乳酸菌细胞粘附和侵入 | 第65-67页 |
4.3.10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重组L.Lactis-VP2-RCK乳酸菌细胞粘附和侵入 | 第67页 |
4.4 讨论 | 第67-69页 |
全文结论 | 第69页 |
创新点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79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