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 第10页 |
1.1.2 传统空调的缺陷 | 第10-11页 |
1.1.3 辐射式空调的优势及存在弊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2.1 国外辐射空调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辐射空调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顶板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系统概述及末端传热分析 | 第16-25页 |
2.1 顶板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系统概述 | 第16-19页 |
2.1.1 辐射供冷/暖的传热过程 | 第16页 |
2.1.2 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1.3 顶板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的优势 | 第17-19页 |
2.2 传统金属平板式辐射空调传热分析 | 第19-21页 |
2.2.1 金属平板式辐射空调辐射传热分析 | 第19-21页 |
2.2.2 金属平板式辐射空调对流传热分析 | 第21页 |
2.3 顶板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系统末端传热分析 | 第21-23页 |
2.3.1 多孔辐射顶板的辐射传热分析 | 第22-23页 |
2.3.2 多孔对流辐射顶板的对流传热分析 | 第23页 |
2.3.3 载能空气透过微孔向室内传递的热量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影响多孔对流辐射板换热因素的模拟研究 | 第25-40页 |
3.1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3.1.1 模拟软件介绍 | 第25-26页 |
3.1.2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26-27页 |
3.1.3 湍流数学模型 | 第27页 |
3.1.4 辐射模型的选择 | 第27-28页 |
3.2 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简化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3.2.1 物理模型 | 第28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28-29页 |
3.2.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9-30页 |
3.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0-39页 |
3.3.1 多孔辐射板结构参数对其换热影响 | 第30-34页 |
3.3.2 送风温度对多孔对流辐射板的换热影响 | 第34-37页 |
3.3.3 送风速度对多孔对流辐射板的换热影响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系统热舒适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 第40-74页 |
4.1 室内热舒适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0-44页 |
4.1.1 影响顶板多孔对流辐射空调系统室内热舒适的因素 | 第40-41页 |
4.1.2 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4.1.3 PMV-PPD评价指标 | 第43-44页 |
4.2 室内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 第44-60页 |
4.2.1 不同顶板温度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44-51页 |
4.2.2 不同围护结构温度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 第51-60页 |
4.3 实验方案 | 第60-67页 |
4.3.1 测试内容和仪器 | 第60-64页 |
4.3.2 测试方法 | 第64-67页 |
4.4 实验结果与模拟验证分析 | 第67-72页 |
4.4.1 室内温度场分析 | 第67-69页 |
4.4.2 室内速度场分析 | 第69-70页 |
4.4.3 舒适性指标PMV-PPD分析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