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二、本罪犯罪主体的讨论 | 第14-19页 |
(一)本罪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的争议及本人主张 | 第14-16页 |
(二)以“国家工作人员”代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设想 | 第16-17页 |
(三)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酌情处罚的探讨 | 第17-18页 |
(四)单位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 第18-19页 |
三、关于本罪的对象“国家秘密” | 第19-24页 |
(一)国家秘密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国家秘密的特征 | 第20-21页 |
(三)国家秘密的分类 | 第21-22页 |
(四)国家秘密的解密方式 | 第22-24页 |
四、对本罪客观行为的探讨 | 第24-26页 |
(一)国家秘密泄露的内涵 | 第24-25页 |
(二)国家秘密泄露的方式 | 第25-26页 |
(三)“泄露”行为是否存在不作为情形 | 第26页 |
五、对本罪成立条件“情节严重”的理解 | 第26-30页 |
(一)司法解释中对“情节严重”的有关规定及评述 | 第27-28页 |
(二)笔者对“情节严重”行为的理解 | 第28-30页 |
六、在故意和过失的情形下,本罪的法定刑是否应当一致 | 第30-32页 |
(一)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规定,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规定 | 第30-31页 |
(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法定刑重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事由 | 第31-32页 |
七、关于本罪的未遂犯 | 第32-34页 |
(一)情节犯是否存在未遂犯 | 第32-33页 |
(二)什么情况下存在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未遂罪 | 第33-34页 |
八、本罪的罪数形态探讨 | 第34-38页 |
(一)本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罪数形态探讨 | 第34-36页 |
(二)本罪与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罪数形态探讨 | 第36页 |
(三)本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罪数形态探讨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