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吉林省青龙村地区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1.1 项目依托第11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青龙村群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青龙村地区超基性岩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工作过程第17页
    1.4 实物工作量第17-19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9-26页
    2.1 区域地层第19-22页
        2.1.1 太古界第19-20页
        2.1.2 古生界第20页
        2.1.3 侏罗系第20-21页
        2.1.4 白垩系第21页
        2.1.5 第四系第21-22页
    2.2 岩浆岩第22-23页
        2.2.1 加里东期侵入岩第22页
        2.2.2 华力西期侵入岩第22页
        2.2.3 印支期侵入岩第22-23页
        2.2.4 燕山期侵入岩第23页
    2.3 区域构造第23-26页
第3章 超基性岩的岩石学特征第26-30页
    3.1 超基性岩的分布和产状第26-27页
    3.2 超基性岩的岩石学特征第27-30页
第4章 超基性岩年代学第30-48页
    4.1 研究方法第30页
    4.2 锆石LA-ICP-MS定年第30-48页
        4.2.1 测试方法第30-31页
        4.2.2 绿泥黑云片岩的锆石LA-ICP-MS定年第31-33页
        4.2.3 黑云斜长片麻岩锆石LA-ICP-MS定年第33-34页
        4.2.4 含斜长石角闪橄榄辉石岩锆石LA-ICP-MS年龄第34-48页
第5章 超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48-55页
    5.1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第48-49页
    5.2 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第49-55页
第6章 讨论第55-60页
    6.1 幔源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第55-57页
    6.2 超基性岩形成的构造环境第57-60页
        6.2.1 岩石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反映的构造环境第57-58页
        6.2.2 构造判别图反映的构造环境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下一篇:导盲杖图像采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