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2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研究基础 | 第17-24页 |
| 2.1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 2.1.2 外部性理论 | 第17-18页 |
| 2.1.3 科斯定理 | 第18页 |
| 2.1.4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19页 |
|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机制 | 第19-20页 |
| 2.2.1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 | 第19页 |
| 2.2.2 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 | 第19-20页 |
| 2.3 国内外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 | 第20-24页 |
| 2.3.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现状 | 第20-22页 |
| 2.3.2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现状 | 第22-24页 |
| 3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 | 第24-27页 |
| 3.1 碳排放权的会计要素性质 | 第24页 |
| 3.2 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的不同观点 | 第24-26页 |
| 3.3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 | 第26-27页 |
| 4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计量 | 第27-29页 |
| 4.1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 第27-28页 |
| 4.1.1 选择历史成本计量的情况 | 第27页 |
| 4.1.2 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 | 第27-28页 |
| 4.2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计量 | 第28-29页 |
| 4.2.1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初始计量 | 第28页 |
| 4.2.2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后续计量 | 第28-29页 |
| 5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记录 | 第29-32页 |
| 5.1 从政府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的会计记录 | 第29页 |
| 5.2 以正常经营为目的购入碳排放权的会计记录 | 第29-30页 |
| 5.3 以短期投资为目的购入碳排放权的会计记录 | 第30-32页 |
| 6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报告 | 第32-38页 |
| 6.1 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报告原则 | 第32页 |
| 6.2 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报告现状 | 第32-33页 |
| 6.3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报告的设计 | 第33-38页 |
| 6.3.1 表内列示 | 第33-36页 |
| 6.3.2 表外披露 | 第36-38页 |
| 7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应用举例 | 第38-45页 |
| 7.1 案例概要 | 第38-39页 |
| 7.2 会计账务处理 | 第39-41页 |
| 7.3 会计报告 | 第41-45页 |
| 7.3.1 表内列示 | 第41-43页 |
| 7.3.2 表外披露 | 第43-45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 8.1 论文结论 | 第45页 |
| 8.2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