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和结构 | 第16-17页 |
(二)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一) 本文可能创新点 | 第17页 |
(二)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4页 |
一、城镇化基本含义 | 第19-20页 |
二、城镇化的主要方面 | 第20-24页 |
(一) 人口城镇化 | 第20-21页 |
(二) 产业城镇化 | 第21-22页 |
(三) 综合城镇化 | 第22页 |
(四) 三方面城镇化间的关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理论分析 | 第24-32页 |
一、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一) 金融支持的内涵 | 第24页 |
(二) 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系统分析框架 | 第24-25页 |
二、金融支持人口城镇化的理论研究 | 第25-27页 |
(一) 实现人口城镇化的三个条件 | 第25-27页 |
(二) 金融支持人口城镇化的内在逻辑 | 第27页 |
三、金融支持产业城镇化的理论研究 | 第27-30页 |
四、金融支持综合城镇化的理论研究 | 第30-3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现实状况 | 第32-43页 |
一、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 第32-34页 |
(一) 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是总体上仍然较低 | 第32-33页 |
(二) 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 | 第33页 |
(三) 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 第33-34页 |
(四) 非城镇人口的城镇化不彻底 | 第34页 |
(五) 安徽省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 第34页 |
二、安徽省金融发展的现状 | 第34-38页 |
(一) 安徽省银行类金融机构系统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二) 安徽省保险业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三) 安徽省证券业发展现状 | 第38页 |
三、金融支持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 不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供需不平衡 | 第38-39页 |
(二) 金融体系信贷机制和城镇化需求存在矛盾 | 第39-43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3-53页 |
一、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一) 金融支持的指标选取和分析 | 第43-44页 |
(二) 城镇化的指标选取与分析 | 第44页 |
二、金融支持度与城镇化的数据和分析 | 第44-48页 |
(一) 金融支持度指标数据和分析 | 第44-46页 |
(二) 安徽省城镇化各指标数据和分析 | 第46-48页 |
三、因子分析及结果 | 第48-50页 |
四、安徽省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 | 第50-51页 |
(一) 建立模型 | 第50页 |
(二)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0页 |
(三) 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四)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一) 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金融支持度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 | 第51页 |
(二) 金融支持推动安徽省城镇化发展 | 第51-52页 |
(三) 城镇化水平与金融支持度具有相互促进关系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一、金融机构层面 | 第53-55页 |
(一) 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制度,促进城镇化发展 | 第53页 |
(二)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利用城镇化发展机遇促进自身发展 | 第53-54页 |
(三) 成立金融支持城镇化协调小组,统一各方力量支持城镇化 | 第54页 |
(四) 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 第54页 |
(五) 各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为城镇化发展服务 | 第54-55页 |
(六)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防范系统性风险 | 第55页 |
二、政府部门层面 | 第55-57页 |
(一) 引导金融支持,完善相应政策 | 第55页 |
(二) 重视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 第55-56页 |
(三) 改善信贷供给体系,减少资金外流 | 第56-57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